关键词:农村消费信贷;农村收入;制约因素
一、引言
近年来,“三农”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中央领导的重视,主要体现在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农民收入持续低水平增长等。 因此,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进入21世纪,我国正处于改革阶段和关键时期。 各种矛盾交织,使“三农”问题一步一步推进,难以快速解决。 农业和农村仍然是整个经济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农民增收困难已成为“三农”最集中、最突出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继续增加农民收入。 尽管这些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支援,农村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然而,农村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是一个长期有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可见必须尽快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只要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发挥,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的发展必将出现新的蓬勃局面,农民收入将大幅增加。 因此,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是三农工作的主线。否则,中国的社会稳定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我国自建立消费信贷业务以来,其发展速度迅速,但城乡发展水平差异很大。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村消费信贷对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起到了日益突出的促进作用。 但也存在一些阻碍农村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问题。 因此,释放农民对消费信贷的需求。加强金融机构消费信贷供给,降低农村消费信贷成本,改善农村消费信贷的社会环境是促进农民收入的根本。农村消费信贷有利于农村消费结构的改善和升级。其次,有利于增加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农村消费市场有庞大的消费群体,不限于耐用消费品。 由于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农民是个体户和自收自支的。 化肥,农具,种子,农药的需求逐渐增加,农民的生产消费空间十分广阔。加强农村消费市场的有效发展,有利于增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
本文基于上述背景,对新疆区域农村消费信贷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探讨影响其消费信贷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具体优化农村消费信贷的举措。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对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研究主要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方面,章少洪(2016)认为应该增加农村消费信贷的供给,扩大新的农村金融机构。李红宏碁(2017)认为,启动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困难在于农民收入水平低且不稳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金融服务不足。定量研究方面,王爱萍(2018)利用湖南省当前三季度的消费信贷数据,分析了湖南省消费信贷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通过协整检验,发现个人消费信贷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正相关关系。
关于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研究的意义,大多数学者认为农村消费信贷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消费者信贷改变了平民农民缺乏消费的现状。 拉培问,时代为什么能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满足物质文化消费水平,其他农村直接消费信贷是否能促进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等。 (任倩,2017年;莫丽娜,2018年等)。王莉莉(2014)采用了理论和实证分析认为,消费信贷不能在刺激国内需求方面发挥作用。 因此,他们的研究认为,消费者信贷的作用不应盲目夸大。 现阶段,真正能扩大消费需求的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虽然现阶段对消费信贷发展的作用有不同的看法,但主流观点仍然一致认为,我国应加快消费信贷的发展,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事实上,几乎没有农村消费信贷,主要用于生产小额信贷。 发展消费信贷,增加消费信贷,首先要有相应的供给机构。通过对信贷供给的研究,我们知道农民金融市场的供给主要分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即监管金融机构的信贷供给较少,非正规金融机构已成为农民获得信贷资金的主要渠道。 在适合学者们对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基本有以下几点:第一,农村正规金融机构购买数量少,农村信用社主要负责信贷任务,社会是一座小山。 农业时代,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损失惨重,融资能力相当有限。 (李敏,2018);第二,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产品类型。例如农民有信用,有经营,但正规金融机构不注重相应产品;三是我国农村正规金融机构高度重视信贷业务。(苏琴,2011年;周美福,2001年;)。 陈红(2010)发现河南省农村金融机构经营存在困难。 三分之二的农村家庭使用私人贷款来满足他们的需要。 通过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农村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缓慢。
从信贷需求的角度分析了制约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 要点如下:农业收入充足的不确定性限制了农民对消费信贷的需求。 风险来自自然环境和市场。 如果农民不能确定消费信贷会带来收入,因此,农民可以避免这种风险,降低消费信贷需求(易后富,2013);二是消费观念落后,传统农民消费观念仍占主导地位,消费过度和贷款消费观念能够完全接受;三是家庭贷款承受能力较低,我国农民收入水平没有提高。此外,一些学者还提出了一个小而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抑制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 基于经验,农民最关心的是治疗和教育的成本,这里的农村医疗教育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农民为此付出代价。这种消费需要多年的储蓄,农民不能提前消费,从而制约了消费信贷的发展。 对农村居民信贷需求约束的实证研究大多从具体变量的角度进行分析。 制约农民消费信贷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农民收入,性别,资产,文化程度,年龄,耕地面积。其中收入连续性是影响消费者信用的重要因素之一(范建勇,严燕,2012;段鲜生,2019等)。 何光文(2005)利用模型从贷款可获得性的角度来看,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有可能从国际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而没有稳定收入的人更不可能获得贷款。
三、农村消费信贷与农民收入的实证分析3.1变量的选择及平稳性检验
喀什地区位于新疆西南部,是新疆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 全区共辖1个县级市、10个县、1个自治县,总面积16.2万平方千米;2018年总人口463.38万。2018年,喀什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90.12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1.35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20.81亿元,增长1.1%;第三产业增加值387.96亿元,增长6.5%。
本文选取新疆喀什地区2008至2018年度区间农民的纯收入和农村人均消费信贷余额的数据。原始数据间数量关系的对数变换不改变原始序列,因此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两个变量自然与农村人均消费信贷余额相比较,记为 Lincome 和 Lloan。
本文采用计量软件eview7.0,采用单位根检验中的ADF检验,考察所选变量的稳定性。 各变量序列测试结果见表3.1。
表3.1 Lincome和Lloan的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变量 | ADF检验值 | 检验类型(c,t,k) | 1%临界值 | 5%临界值 | 10%临界值 | 结论 |
Lincome | -1.34769 | c,t,0 | -3.81677 | -3.03287 | -2.662635 | 不显著 |
Lincome | -5.39526 | c,0,1 | -3.84373 | -3.03779 | -2.66737 | 显著 |
Lloan | -1.78786 | c,t,0 | -4.48653 | -3.66667 | -3.27679 | 不显著 |
Lloan | -5.48997 | c,0,1 | -4.5448 | -3.68584 | -3.28958 | 显著 |
注:检验类型中的c和t表示常数项和趋势项,k表示所采用的滞后阶数。
3.2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
本文采用EG两步法估计变量的最小二乘并检验残差项。如残差序列是I(0)序列,表示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从表3.2可以看出,ADF统计的绝对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农村居民消费信贷增长率均小于1%,5%,10%的临界值,说明这两个变量。 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 在检验变量的一阶差分后,这两个序列可以在1%、5%和10%的显着性水平上消除零假设,成为平稳序列。 因此,L收入和Lloan都是一阶积分序列。 第二考察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从而揭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与农村人均消费贷款增长率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对协整回归后得到的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ADF检验结果如下:从表3.3可以看出,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残差序列可以拒绝零假设,即平稳序列。因此两者具有协整关系。
表3.2 残差单位根检验结果
Resid | ADF检验值 | 检验类型(c,t,k) | 1%临界值 | 5%临界值 | 10%临界值 | 结论 |
e | -4.58266 | 0,0,0 | -2.68458 | -1.97239 | -1.61927 | 显著 |
表3 Lincome和Lloan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原假设 | 观测量 | F统计值 | 显著性水平 |
Lincome dose not Granger Cause Lloan | 20 | 6.62753 | 0.0236 |
Lloan dose not Granger Cause Lincome | 1.03837 | 0.4578 |
Lloan=-9.097466+1.543529Lincome+0.485798AR(1)+ü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与农村人均消费贷款增长率之间的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此外,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可以看出,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是农村人均消费贷款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是农村消费贷款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因此可以构建回归模型。
3.3回归模型的构建
由于协整关系的存在,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协整回归,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与农村人均消费贷款增长率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如下表3.4表明:(1)模型拟合优度检验值大于0.92,表明模型对样本数据具有较高的拟合优度;(2)F检验系统的测量对应概率小于0。表明模型主体在1%显着性水平上显著;(3)模型中除常数项外的所有变量的系数均在1%显着性水平上通过T检验,表明仅解释变量对解释变量是显著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对农村消费贷款的增长有正向影响,符合实际情况。
表3.4 回归方程结果
Variable | Coefficient | Std.Error | t-Statistic | Prob. |
C | -9.09747 | 1.77526 | -5.16768 | 0.0002 |
Lincome | 1.543529 | 0.232794 | 6.954646 | 0 |
AR(1) | 0.485798 | 0.187566 | 2.538396 | 0.0239 |
R-squared | 0.926468 | Mean dependent var | 2.989776 | |
Adjusted R-squared | 0.926849 | S.D. dependent var | 0.898378 | |
S.E. of regression | 0.279696 | Akaike info criterion | 0.352735 | |
Sum squared resid | 1.2277 | Schwarz criterion | 0.482495 | |
Log likelihood | -0.41735 | F-statistic | 95.58779 | |
Durbin-Watson stat | 2.1247 | Prob (F-statistic) | 0.0000 |
3.4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2008年至2018年,新疆喀什地区农民纯收入与农村消费贷款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其次,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是农村消费贷款发放的结果。突出原因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对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有决定性的影响;第三,模型参数表明,农民人均纯收入对农村消费贷款的投资和发放有很强的影响。 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农村人均消费贷款余额将增加1.53%。
四、影响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关键因素4.1农村方面的因素
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有效信贷需求不足,消费能力弱。2018年,新疆喀什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8405元,仅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4.24元。收入水平低到可以满足日常消费,但消费贷款不足以偿还本息。
2.农村消费环境差,基础设施落后。欠发达农村地区,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薄弱,电价偏高,供电质量差。因此,农民买得起电器,买不起电费,这就限制了农村消费市场的扩大,使得潜在需求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购买力。农民消费观念落后。农民相对保守的生产生活观念和消费习惯阻碍了消费信贷的发展。
4.2银行方面的因素
1.资金不足,供应渠道单一。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比如宁化县大多数乡镇只有一家农村信用社。但是,信用社资金实力不足,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满足农民对生产资金的需求。农村居民消费信贷投资实力不足,难以承担促进农村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任务。
2.金融机构投资热情不高,服务不足。农村消费信贷业务是一种零售业务,经营对象多、金额小、利率低。由于金融机构信贷人员相对不足,很难调动金融机构发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
4.3银行与农民的关系因素
1、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我国农村,商业化和货币化程度较低,没有外部信息披露机制。此外,农村居民经营规模小,经营模式多样化。影响农民还贷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因素难以识别和衡量。此外,农村居民的社会关系十分复杂,不能有效地控制其借贷行为和道德品质。
2、农村消费信贷供给成本过高。如违约违约费用。农村消费信贷相对分散,虽然数额不大,但经常出现违约。但在清算过程中,法院执行率低、执行周期长、交易量大,进一步增加了清算成本。比如新疆喀什地区农村信用社的立案申请执行率只有15%左右,平均执行成本约占诉讼标的的的四分之一。
五、对策建议
5.1不断提升农民的收入
在增收方面,必须重视农业科技投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承包农业,改变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的现状。在减轻农民负担方面,必须实施各种国家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扩大农村消费信贷的发展空间。
5.2 改变农民的消费观念
改变和改善农民消费困难,引导农民树立现代消费观念 转变观念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农村消费信息化的发展。政府和金融机构要加强消费信贷的传导,大力开展消费教育,树立现代消费观念。只有新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推动农村信用消费时代的发展。
5.3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完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
一是发展壮大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二是大力发展农村银行,贷款公司,农村共同基金,小额贷款公司。金融机构和相关农村消费信贷代理机构应加强对农村信用消费时代的继承。
5.4改善农村市场消费环境和条件,扩大有效信贷需求
扩大农村消费市场规模,强化市场服务和品种,增加农民消费产品选择范围。加大对农村交通,电力,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投入,确保小城镇建设在农村消费市场中发挥主导作用。支持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专业农民发展。
5.5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
法律法规以实现农村地区的良性发展,有必要建立循环消费乘数法制,保护农村消费品和抵押品,让银行在此过程中,要为农村消费者信贷支付费用。一是政府部门要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增加农村运输。 第二,政府部门应合理布局商业网点,建立新的购销形式。
参考文献
[1]John Maynard Keynes.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M]. Macmillan and Co., Limited London, 1936.
[2]Leland, H. E. Saving and Uncertainty: The Precautionary Demand for saving[J]. Quar 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 1968,84(1):8-22
[31]Morgan, Amyl. The Evolving Self in Consumer Behavior: Exploring Possible Selves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J]. 1993(20):56-77.
[4]Richard Disney, John Gather. Financial Literacy and Consumer Credit Portfolios[J]. Jo 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13(37): 2246-2254.
[5]Akos Rona-Tas, Alya Guseva. Information and Consumer Credit in Central and Easte rn Europe[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13(41):420-435.
[6]李辰阳.金融危机下我国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7]周津宇.信贷约束条件下农民借贷对收入影响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8.
[8]高亮.当前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西南金融,2019,11:48-49.
[9]李佳佳,谭理.农村消费信贷供给与需求因素分析[J].时代金融,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