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隔代教养是现阶段教育中的一种常见形式,对幼儿健康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隔代教养教育方式会对幼儿自我意识、健康成长与思维方式等方面产生影响,这种教育方式既有利也有弊,在推动幼儿情绪稳定与成长基础上,也会造成幼儿身体健康与心理方面产生问题。文章在研究隔代教养对幼儿成长的利弊分析时,首先阐述隔代教养概念与社会背景,其次阐述隔代教养对幼儿成长的影响,再次分析其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有效措施,提高隔代教养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隔代教养;幼儿;利弊
幼儿健康成长是每一个家庭的愿望,但健康成长并不是指代幼儿身体未出现疾病,更多则是指幼儿精神与心理呈现出健全安好的状态。现阶段,大部分父母需要承受工作与生活带来的多种压力,或者由于其他因素影响,导致父母缺乏时间教养幼儿,因此会将幼儿交由家中老人抚养,并且这种现象十分普遍。隔代教养这一教育方式,虽然有利于幼儿成长,还能够帮助幼儿稳定情绪,但同时也会对幼儿心理健康成长以及身体健康等方面造成影响。
1 隔代教养概念以及社会背景分析
1.1 隔代教养概念
隔代教养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隔代教养主要指的是祖父母是幼儿的主要照顾者,而幼儿父母因为多种原因,没有抚养幼儿。在隔代教养中,会产生许多问题,例如经济方面等。但由于祖父母年纪较大,缺乏工作能力,却还需要照顾幼儿,极易出现代沟。
而广义的隔代教养则是指长辈帮助照顾幼儿,在父母亲均参加工作的情况下出现,教养型态会依据不同家庭的需要出现改变,这种隔代教养方式的主要特点为长辈所扮演协助角色,而父母亲仍然作为主要照顾者。
1.2 隔代教养现象的社会背景分析
隔代教养这一现象在古代便已经存在,但主要存在与失去双亲的家庭环境中。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经济进步,人们思想受到解放,竞争意识、自我实现等意识逐渐增强。在城市中,较为年轻的父母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工作中,因此照料幼儿的时间较短,因此便会将幼儿交由父母照顾。而在农村中,大部分年强人为获得更多经济收入,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不得不选择外出工作,而将孩子交由老人照顾。正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使得隔代教养已经成为了幼儿家庭教育中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不一定是合理的现象。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隔代教养这一教育方式中存在的弊端已经逐步现象出来,严重影响幼儿发展,因此需要重视隔代教养这一问题,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2 隔代教养对幼儿成长的影响分析
2.1 积极影响
2.1.1有利于幼儿情绪稳定
隔代教养发展至今,具备了一定优势。曾有专家学者分析了祖辈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优势,学者认为,这部分祖辈家长对幼儿十分喜爱,而且祖辈家长一般已经退休,因此有充裕的时间与经历陪伴幼儿,并能够耐心聆听幼儿内心的需求与想法。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大部分祖辈家长都会尽自己最大力量,满足幼儿需求,并且祖辈家长对幼儿的关心与关爱,这是育儿机构所无法相比的。最后,这部分家长具备较高奉献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幼儿获得心理支持与肯定,而且幼儿也容易向祖辈家长敞开心扉,与祖辈家长进行交流,更容易使情绪不稳定的幼儿稳定下来。由此可见,隔代教养的存在,能够有利于幼儿情绪稳定。
2.2.2有利于幼儿成长
隔代教养还能够有利于幼儿成长,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祖辈家长们已经脱离了原有社会环境,因此在心态方面会十分平和,面临幼儿犯错时,会心平气和与幼儿沟通交流。其次老年人的心理与孩子相似,同时也会比较喜欢小孩,并且祖辈家长具备充足的时间与经历照顾幼儿,与幼儿沟通,并对幼儿进行适当指导。最后祖辈家长们通常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具备良好的传统美德,在进行幼儿教育中,能够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出去。此外祖辈家长对幼儿的关系与爱护,能够为幼儿带去安全感,使得幼儿能够欢乐、健康成长。
2.2 消极影响
2.2.1阻碍幼儿智力培养与开发
部分祖辈家长虽然知识渊博,实践经验丰富,但我国老年人普遍呈现出文化水平不高,接受新知识与信息的能力较弱,并且老年人思想观念老旧,反应迟缓,难以跟上现今信息化水平的发展。大部分老年人在照顾幼儿时,仅仅关心幼儿是否吃饱穿暖,对教育与学习方面不重视。还存在部分老年人,不爱说话,性格十分内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缺乏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幼儿需求得不到满足,同时语言能力进步缓慢。幼儿语言能力又直接影响其思维能力与智力开发。长期生活在封闭环境中,会使幼儿养成性格孤僻,不爱与人交流的性格。老人在照顾幼儿时,会将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限制幼儿行为,对幼儿缺少鼓励,同时也相对束缚了幼儿的自由。老年人年纪较大,腿脚不方便,因此伴随幼儿户外活动的机会较少,使得幼儿丧失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正是由于隔代教养中存在多种问题,才会阻碍幼儿智力培养与开发。
2.2.2影响幼儿性格健康发展
据有关数据调查分析,接受隔代教养的幼儿与父母教养幼儿性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接受隔代教养的幼儿,极易出现偏执、情绪暴躁等现象,造成这种现象最主要原因是缺乏父母亲的关心与爱护。虽然在隔代教养中,祖辈家长也会对幼儿无微不至的照顾,但需要明确的是,祖父母的爱与父母亲的爱在本质上有着一定区别。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心理教育是基础,幼儿时期是基础阶段,若幼儿在这一时期缺乏父母关系,则极易影响幼儿性格健康发展。这一阶段幼儿接受隔代教养,会使幼儿出现社交恐惧等现象,影响幼儿性格健康发展。
2.2.3影响幼儿身体健康
幼儿时期正是幼儿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幼儿饮食与营养摄取十分重要,有人说,幼儿的智商与饮食之间有着重要联系,若幼儿在日常饮食中,缺少蛋白质与热量的摄入,其生理与心理发育会逐渐停滞。如果在幼儿时期,生理与心理发育受到影响,在成年阶段,耗费再多的蛋白质也不能弥补心理创伤,并且幼儿出现这种损害在国家中十分普遍,同时也不利于国家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在生命的前4年时间内,若营养方面跟不上,还会影响幼儿智力发展。在隔代教养中,部分老年人过度溺爱幼儿,早饭利用零食充饥,营养跟不上,不仅影响学习效率,同时也影响了幼儿身体成长。
2.2.4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
幼儿时期心理十分脆弱与敏感,对父母的感情需求较大,这种感情并不能轻易被取代,同时,隔代教养中,祖辈家长给予幼儿的情感并不能够满足幼儿需求,而幼儿长时间缺失母爱,会导致幼儿安全感缺失,最终会导致幼儿心理产生问题,例如拒绝与人交流、叛逆心理等。幼儿时期通常由祖辈家长照顾,严重缺失父母关爱,极易导致幼儿出现心理方面问题。幼儿一旦出现心理问题,将会影响幼儿健康成长,阻碍幼儿未来发展。
3 隔代教养问题成因分析
3.1 价值取向的影响
家庭化的价值取向,其主要内涵为家庭至上,将家庭利益看的十分重要,这也是生活方式之下的产物。对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进行分析,主要是中国传统考试制度与西方教育方式相结合的产物,从某种方面来看,这种教育体系,不仅仅是教学范围有了扩展,与传统科举制度之间具有较多共同点,最大的共同点便是都需要通过相应文化考核,并且以分数决定名次。正是由于教育制度的影响,因此家长十分重视对子女文化知识的传授。其次现代社会属于知识主导型社会,由此可见现阶段对知识的重视程度。因此幼儿能否在未来得到良好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知识掌握情况,知识改变命运这一思想,改变了家庭在社会中的影响。同时子女掌握知识的多寡,也能够满足家长光宗耀祖的思想。但是大部分家长对知识来源途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只有在书本中才能学习到知识,因此会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幼儿学习文化知识。正是由于受到价值取向影响,因此大部分祖辈家长十分重视幼儿文化知识学习,因而忽视幼儿智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发展。
3.2 社会用人制度不合理
现今社会在招聘人才时,过度注重学历,大部分用人单位对学历十分看中。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学历越高,则就业便十分容易。正是由于用人单位对学历与学校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导向,在用人方面,忽视实践知识的重要性,仅仅通过学历与文凭招聘人才。正是由于这种不合理的用人制度,导致部分家长产生了错误观念,认为个人收入与学历之间呈正比例关系,因此大部分家长将教育作为工作的手段与途径,认为子女只有接受到高学历教育,在今后才能够找到好工作,若学历低下,则会丧失计划竞争力。对祖辈家长进行调查,发现有90%祖辈家长希望孙辈能够获得大学学历,70%祖辈家长则希望孙辈获得博士学历,55%祖辈家长则希望孙辈获得更高学历。此外,大部分家长会重视幼儿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若幼儿能够背书、识字,那么大部分祖辈家长都会表现的十分兴奋,但大部分祖辈家长忽视了幼儿创造思维的培养。正是由于祖辈家长对幼儿期望过高,忽视幼儿创造思维培养,因此会导致教育效果低下。
3.3 媒体过度宣传
社会上关于幼儿早期教育的广告十分常见,但部分广告存在过度宣传效果、夸大其词等现象。首先在宣传中,过度重视知识传授。大部分早教方案在宣传过程中,往往使用儿童个个是神童、三岁扫盲等作为宣传口号,甚至部分早教方案竟然宣传只要使用了该方案,幼儿识字量将大大提升,同时还能够培养幼儿其他方面的语言能力。对这些方案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大部分早期方案都重视知识传授,但在实际情况中,则不断强化家长重视儿童智力教育的倾向。因此部分祖辈家长认为,只有幼儿学会读书、识字、课文背诵等,才能够算的上早期教育,甚至这部分内容成为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祖辈家长忽视游戏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此外过度夸大关键期的作用。关键期也被称之为关键年龄,指人的一生中最佳学习时间,若能够在这段时间内,对幼儿施以教育,效果十分显著,若错过了这段时间,则效果便会下降。在部分广告中,抓住关键期这一内容,加大宣传,过度夸大关键期的作用,部分祖辈家长知识不够,极易轻信广告,使得幼儿接触英语,但部分幼儿英语学习并不标准,严重阻碍幼儿英语学习,成为学习障碍。
3.4 高等教育资源有限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的教育资源,教育资源短缺使得很多人无法接受更好的教育。正因为教育资源的稀缺,使得祖辈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孙辈能够接受更高教育,并且我国是将考试成绩作为能否继续接受教育的重要形式。考试主要为书面形式,考察内容为知识掌握情况,因此为使孩子能够接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部分家长在幼儿时期便开始培养。而祖辈家长们也认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也加大对孙辈的教育,更是将支持传授作为幼儿早期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但在此基础上,忽视了对行为、习惯与性格的培养。
4 提升隔代教养质量的有效措施
4.1 创办隔代家长学校
为有效提升隔代教养的质量,可通过创办隔代家长学校的方式。我国目前有一定数量的家长学校,但这部分学校主要针对的群体为父母,针对祖辈家长的学校较少。因此可充分利用家长学校中的现有设备,组织并开办祖辈家长培训班,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优势,还能够提高祖辈家长的能力。其次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方面的资源,创建祖辈家长学校。在创办隔代家长学校后,当地教育部门与学校应当给予全面支持,从而推动家庭教育发展。此外当地教师在闲暇时间,可自发组织,无偿为隔代家长学校中的祖辈家长们传授知识,并在现场进行交流,为其解答疑问,并传授正确教育方法,从而提升隔代教育质量。最后在教学内容方面,隔代家长学校应当传授有关幼儿心理发展与特点的相关知识,例如祖辈应当如何与幼儿交流,如何开发幼儿智力,如何进行动作训练等。其次祖辈家长还应当重视游戏的重要性。幼儿天性好玩,在游戏中,探寻知识,能够促进幼儿创造性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祖辈家长在隔代教育中,应当多通过游戏方式,达到教育效果。
4.2 为隔代家长提供咨询与讲座活动
在通常情况下,祖辈家长接触与学习教育理论相关知识的机会较少,他们也没有阅读过专业教育书籍,因此在隔代教育中,经常出现问题,不会处理。这部分祖辈家长通常会根据自身经验,教育孙辈,这也是隔代教养效果低下的重要原因。针对此种情况,幼儿园教师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有幼儿园附近的社区达成合作关系,定期开展培训会与免费讲座,组织社区老年人参见。老年人在遇到教育问题时,教师需要耐心为其解答。采用此种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幼儿园的知名度,还能够普及知识,提升隔代教育质量。为有效提升培训与讲座的效果与质量,幼儿园可提前对周边社区情况进行调查,了解老年人缺乏哪一方面知识,并选择老年人需要与感兴趣的话题,并将这部分问题在讲座中阐述。
4.3 建立教育统一战线
祖辈实践经验十分丰富,同时育儿经验也十分丰富,而年轻父母则有着十分广泛的信息获取渠道,了解到更多育儿理论知识。在照料幼儿中,祖辈家长更喜欢依照经验,而年轻父母则会照着书本知识教育。两代人之间教育方式虽有不同,但其目的都形同,都是为了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因此年轻家长应当采用祖辈家长的时间经验,针对一些不太妥当的做法,应当从侧面进行提醒。此外年轻父母可为祖辈家长购买育儿经验的相关数据,不仅能够充实祖辈家长的知识,还能够提高教育质量,此外,祖辈家长还可参加教育类型的讲座,不断充实自我。此外祖辈家长在教育幼儿时,年轻父母可针对祖辈家长的科学教育行为予以表扬,不仅能够促进祖辈家长科学教育,还能够提升教育效果。
4.4 加强媒体对隔代教养的正确导向
加强媒体对隔代教养的正确导向,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 ,首先宣传部门首先需要对早期教育中夸大部分进行删减 ,并做出批判,从而是祖辈家长正确理解与认识早期教育,重视幼儿思维习惯的培养与智力开发。其次可以选择一部分隔代教养的祖辈家长,组成相应团队,并进行宣传,主要宣传内容为如何培养与教育幼儿,并告知其他祖辈家长,科学教养的重要性。最后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在网络上宣传科学教养的相关知识,还可通过建立微信群聊的方式,使得祖辈家长能够在群聊中互相交流经验,不断完善自身教育方式,提升教育质量。
总结 隔代教养这一理念发展至今,对幼儿成长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隔代教养质量将直接影响幼儿未来发展。因此为杜绝隔代教养的弊端,需要加强媒体导向作用、建立教育统一战线、创办隔代家长学校等方式,传播科学、正确教育观念,从而推动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婷婷.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
[2]谭恒.农村初入园幼儿适应对教师教育观念与行为意识的冲击——基于隔代教养的分歧[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0):39-45.
[3]肖婷,杨秋.隔代教养幼儿社会能力的调查研究——以湖北荆门城区为例[J].荆楚学刊,2015,16(06):78-85.
[4]闫洪波.幼儿祖辈教养知识获取途径的调查及思考——以吉林省汪清县第三幼儿园为例[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5,29(03):1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