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服务

胃溃疡与睡眠及肠道菌群关系

  • 论文价格:******
  • 用途: 毕业论文
  • 作者:admin
  • 点击次数:
  • 论文字数:10189
  • 论文编号:******
  • 日期:2025-03-16
  • 来源:学术论文网
TAGS:
摘要:目的:探讨睡眠与肠道菌群是否对胃溃疡产生影响,从而为有效预防与治疗胃溃疡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调查与粪便16S rDNA扩增子测序;结果:本文通过比较胃溃疡组与非胃溃疡组的饮食情况、锻炼、患慢性疾病以及睡眠质量情况后得出,除了吸烟比例外,两组的上述指标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同时比较了胃溃疡组与非胃溃疡组的肠道菌群,得出胃溃疡组样品中细菌物种总数高于非胃溃疡组,胃溃疡组样品中细菌的多样性高于非胃溃疡组;Actinobacteriota的丰度在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门水平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Firmicutes、Proteobacteria等因素;结论:宏观角度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尚未对胃溃疡产生影响,而肠道菌群呈现差异性,后续研究应在关注Actinobacteriota、Firmicutes、Proteobacteria等因素同时,应增加样本量,对生活方式等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得出较为可靠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胃溃疡;睡眠;肠道菌群




引言

消化性溃疡是指消化性溃疡病(PUD)是指食管下段、十二指肠上段和胃下段的溃疡性疾病。消化性溃疡通常位于胃或十二指肠近端。这些溃疡会引起胃痛,经常导致胃肠道出血。。PUD终生患病率约为10%,仅在美国每年就影响约450万人[1]。PUD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大多数溃疡发生在25岁至64岁之间[2]。如果评估得当,大多数无并发症PUD的患者都可以成功治疗。通过护理评估早期发现有PUD和/或PUD风险的人有助于预防相关并发症[3]

胃溃疡,也叫胃溃疡,是正常胃粘膜完整性的破坏,通过粘膜肌层延伸到粘膜下层或更深[4]。发生率因年龄、性别、地理位置而异,并伴有严重并发症,包括出血、穿孔、肠梗阻和恶性肿瘤[5]。因此,由于其高发病率、死亡率和经济损失,这种临床状况代表了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问题。正常的胃粘膜在保护性因素和侵袭性因素之间保持平衡。一些主要的侵袭性因素是胃酸、运动异常、胃蛋白酶、胆盐、酒精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的使用,以及微生物感染(幽门螺杆菌和其他)[6]。另一方面,粘液的分泌、碳酸氢盐的产生、保护胃的前列腺素的合成和正常的组织微循环可以防止溃疡的形成。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溃疡的病因尚不清楚,但人们普遍认为胃溃疡是多因素的,当侵袭性因素(内源性、外源性和/或感染性因素)克服粘膜防御机制时发生[7, 8]

目前,我国普通人群中有七成以上的人士有胃病史。在我国13多亿人口中,肠胃病患者约有1.2亿,消化道溃疡发病率约为10%,慢性胃炎发病率约为30%,同时,由于生活的日益富足,生活压力大,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等原因,导致胃病患者群体已经越来越年轻化,如中小学生群体将近占到了胃病患者群体的1成。慢性疾病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中胃部相关疾病问题更是占我国慢性疾病中的较大比重。

随着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快速下降和强效抗分泌药物的广泛使用意味着消化性溃疡的流行程度大大低于20年前[9]。胃溃疡发展的多种病因,表面侵略性和防御性因素之间的不平衡如何导致胃溃疡的发生与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胃溃疡与睡眠的关系、胃溃疡与肠道菌群的关系。进而对胃溃疡发病危险因素方向的研究结果作出补充与论证,丰富胃溃疡危险因素研究方向的内容深度与广度,并且可以通过研究所得的结果提出相应的问题解决方法,对于胃溃疡患者来说,研究的结果可以提示他们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远离溃疡癌变的危险因素。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XXXX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研究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国内文献数据库,以及Pubmed、WOS等国外文献数据库,检索本研究相关主题的文献,对目前我国胃溃疡患病现状及国内外相关方向研究内容进行归纳与总结,从而为本研究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与实际操作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

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抽取的居民进行睡眠质量调查。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用于评定被试者最近一个月的睡眠质量。由表及里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组成,而其中18个条目组成7个因子,每个因子按0-3分等级计分,累积各因子成分得分为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的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是由19个自我评定问题和5个由睡眠同伴评定的问题组成。仅将19个自我评定问题计分。19个自我评定问题构成由03分的7个因子。“ 0”分指没有困难,“3”分指非常困难。所有因子分相加构成由0-21量表总分。“0”分指没有困难,“21”分指在所有方面非常困难。PSQI总分=因子1+因子2+因子3+因子4+因子5+因子6+因子7,PSQI总分范围为0-2l,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睡眠质量分组见下表。

表1 睡眠质量分组表
 
PSQI总分(分) 睡眠质量
0 - 5 睡眠质量很好
6 -10 睡眠质量还行
11-15 睡眠质量一般
16-21 睡眠质量很差
 
1.2.3基因测序法

从调查人群粪便样本中分离培养通用引物进行16S rDNA扩增子测序(16S rDNA Amplicon Sequencing),分析肠道微生物组成结构。

从DNA样本到最终数据获得的过程中,样本检测、PCR、纯化、建库、测序每一个环节都会对数据质量和数量产生影响,而数据质量又会直接影响后续信息分析的结果。为了从源头上保证测序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帕诺米克对样本检测、建库、测序每一个实验步骤都严格把控,从根本上确保了高质量数据的产出,流程图如下:

 

1.2.4统计分析法

利用Excel2016进行初步数据整理,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的指标包括患病率、相关性系数等。所有计量资料均采用(x±s)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 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2.1 研究对象人口统计信息


对纳入研究的受试对象按照性别、民族、婚姻、学历进行分层,结果显示:非溃疡组的男女人数和性别百分比分别为51和79人,39.2% VS. 60.8%,溃疡组为7和8人,46.7% VS.53.3%。非溃疡组的民族人数分别为,汉族112人,蒙古族为12人,其他为6人,民族百分比依次为86.2%,9.2%,4.6%,溃疡组汉族为14人,蒙古族为0人,其他为1人,百分比为依次为93.3%,0,6.7%。非溃疡组的婚姻状况中,已婚人数为144人,未婚为14人,离异或丧偶为2人,百分比依次为87.7%,10.8%,1.5%,溃疡组已婚人数为12人,未婚为2人,离异或丧偶为1人,百分比依次分为80.0%,13.3%,6.7%。非溃疡组的学历中,博士为6人,硕士为22人,其他为69人,百分比依次为4.6%,16.9%,25.4%,53.1%,溃疡组的博士、硕士人数均为0,学士为1人,其他为14人。经过卡方检验,非溃疡组与溃疡组在婚姻和学历状况中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他人口统计学信息中不存在组间差异,详见表2。

表2 研究对象人口统计信息表
 
变量 非溃疡组 溃疡组 卡方值 P值
N % N %
性别 51 39.2% 7 46.7% 0.310 0.578
79 60.8% 8 53.3%
民族 汉族 112 86.2% 14 93.3% 1.582 0.453
蒙古族 12 9.2% 0 0
其他 6 4.6% 1 6.7%
婚姻 已婚 144 87.7% 12 80.0% 9.069 0.028
未婚 14 10.8% 2 13.3%
离异/丧偶 2 1.5% 1 6.7%
学历 博士 6 4.6% 0 0 9.048 0.029
硕士 22 16.9% 0 0
学士 33 25.4% 1 6.7%
其他 69 53.1% 14 93.3%
 
2.2 胃溃疡与非胃溃疡饮食情况比较

研究中,对两组受试者的饮食情况进行了调查,按照进食速度、饮食口味、暴饮暴食、吃剩饭等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非溃疡组的饮食规律人数为104人,不规律人数为26人,百分比分别为80%和20%;非溃疡组的饮食规律人数为10人,不规律人数为5人,百分比分别为66.7%,33.3%。

进食速度中,非溃疡组小于10分钟的人数为23人,百分比为17.7%,10-30分钟为100人,百分比为76.9%,30分钟以上的人数为7人,百分比为5.4%;溃疡组进食速度小于10分钟的人数为4人,百分比为26.7%,10-30分钟的人数为10人,百分比为66.7%,30分钟以上人数为1人,百分比为6.7%。

饮食口味比较中,非溃疡组的清淡、油腻、辛辣和偏咸的人数和百分比依次为66人(50.8%),20人(15.4%),19人(14.6%),25人(19.2%),溃疡组的人数和百分比依次为7人(46.7%),2人(13.3%),1人(6.7%)。

暴饮爆食比较中,非溃疡组从不暴饮、偶尔(≤3/周)、经常的人数分别为63人(48.5%),57人(43.8%)和10人(7.7%),溃疡组的人数依次为11人(73.3%),2人(13.3%)和2人(13.3%),从中可知,溃疡组的爆饮爆食的比例较高,但与非溃疡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吃剩饭比较中,非溃疡组从不、偶尔和经常的人数分别为35人(26.9%),80人(61.5%)和15人(11.5%),溃疡组的人数依次为5人(33.3%),10人(66.7%),可见,非溃疡组经常吃剩饭的比例达到11.5%,远高于溃疡组。

饮用净化水组间比较中,非溃疡组饮用自来水、净化水和井水的人数分别为21人(16.2%),102人(78.5%)和7人(5.4%),溃疡组的人数分别为4人(26.7%),11人(73.3%)。
上述饮食情况的组间百分比经过卡方检验后得出,均无组间差异,详见表3。

表3 非溃疡组与溃疡组饮食情况比较结果表
 
变量 非溃疡组 溃疡组 卡方值 P值
N % N %
饮食是否规律 104 80% 10 66.7% 1.422 0.233
26 20% 5 33.3%
进食速度 小于10分钟 23 17.7% 4 26.7% 0.808 0.668
10-30分钟 100 76.9% 10 66.7%
30分钟以上 7 5.4% 1 6.7%
饮食口味 清淡 66 50.8% 7 46.7% 1.991 0.574
油腻 20 15.4% 2 13.3%
辛辣 19 14.6% 1 6.7%
偏咸 25 19.2% 5 33.3%
暴饮暴食 从不 63 48.5% 11 73.3% 5.224 0.073
偶尔(≤3/周) 57 43.8% 2 13.3%
经常 10 7.7% 2 13.3%


从不 35 26.9% 5 33.3% 1.988 0.370
偶尔(≤3/周) 80 61.5% 10 66.7%
经常 15 11.5% 0 0


自来水 21 16.2% 4 26.7% 1.715 0.424
净化水 102 78.5% 11 73.3%
井水 7 5.4% 0 0


............略............

4.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肠道菌群作为人类整体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建立了一种稳定且复杂的稳态关系,与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息息相关。本文通过比较胃溃疡组与非胃溃疡组的饮食情况、锻炼、患慢性疾病以及睡眠质量情况后得出,除了吸烟比例外,两组的上述指标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同时比较了胃溃疡组与非胃溃疡组的肠道菌群,得出胃溃疡组样品中细菌物种总数高于非胃溃疡组,胃溃疡组样品中细菌的多样性高于非胃溃疡组;Actinobacteriota的丰度在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门水平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Firmicutes、Proteobacteria、Bacteroidota

4.2建议

由于本研究中的胃溃疡组样本量较少,在进行匹兹堡睡眠问卷、饮食调查情况等因素调查时,有可能得出偏倚性结果,未来研究应加大胃溃疡组的样本量,对影响胃溃疡发生发展的生活方式因素进行深入调查,以期得出较为详实可靠的数据。
 
  
参考文献

[1] Srinivasan S., Friedman L.S. Sitaraman and friedman's essentials of gastroenterology [M]. Wiley, 2018.
[2] Domino F.J., Baldor R.A., Golding J., etc. The 5-minute clinical consult premium 2019 [M]. Wolters Kluwer Health, 2019.
[3] Yamane S., Amano H., Ito Y., etc. The role of thromboxane prostanoid receptor signaling in gastric ulcer healing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athology, 2022, 103(1): 4-12.
[4] Kavitt R. T., Lipowska A. M., Anyane-Yeboa A., et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ptic ulcer disease [J]. Am J Med, 2019, 132(4): 447-456.
[5] Dunlap J. J., Patterson S. Peptic ulcer disease [J]. Gastroenterol Nurs, 2019, 42(5): 451-454.
[6] Almasaudi S. B., El-Shitany N. A., Abbas A. T., etc. Antioxidant,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ulcer potential of manuka honey against gastric ulcer in rats [J]. Oxidative Medicine and Cellular Longevity, 2016, 2016: 10.
[7] 马熙淼. 益生菌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老年胃溃疡疗效及对胃功能、肠道菌群的影响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 41(17).
[8] 刘慧敏. 益生菌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老年胃溃疡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对胃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J]. 实用老年医学, 2020, 34(2).
[9] Lanas A., Chan F. K. L. Peptic ulcer disease [J]. Lancet, 2017, 390(10094): 613-624.
[10] Malfertheiner P., Chan F. K., McColl K. E. Peptic ulcer disease [J]. Lancet, 2009, 374(9699): 1449-61.
[11] Chaung H. C., Wu M. L., Hsieh M. H., etc. The anti-inflammation effects of water extract of curcumae radix and cortex magnolia officinalis for prevention of gastric ulcer in vitro and in vivo [J]. Febs Journal, 2014, 281: 172-172.
[12] Eraslan E., Tanyeli A., Guler M. C., etc. Agomelatine prevents indomethacin-induced gastric ulcer in rats [J]. Pharmacological Reports, 2020, 72(4): 984-991.
[13] Savarino V., Marabotto E., Zentilin P., etc. The prevention of nsaid-induced gastric ulcers is a firmly established ppi indication [J]. Expert Review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2019, 12(11): 1011-1012.
[14] Yang R. R., Li J. J., Xu X. G., etc. Preventive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of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sha113 and its culture supernatant on alcoholic gastric ulcers [J]. Food & Function, 2021, 12(16): 7250-7259.
[15] 王旒靖. 针刺对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J]. 中国针灸, 2020, 40(5).
[16] 薛婷. 针刺对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大鼠血清炎性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J]. 针刺研究, 2020, 45(5).
[17] 薛婷, 王旒靖, 吴颖琦, etc. 针刺对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大鼠血清炎性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J]. 针刺研究, 2020, 45(5): 379-383.
[18] Wang A., Yerxa J., Agarwal S., etc. Surgical management of peptic ulcer disease [J]. Curr Probl Surg, 2020, 57(2): 100728.
[19] He Q. D., Huang M. S., Zhang L. B., etc. Effect of moxibustion on intestinal microbiome in acute gastric ulcer rats [J].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9, 2019: 6184205.
[20] 王涛. 胃溃疡患者三联疗法治疗前后舌苔菌群的变化 [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21, 33(7).
[21] Dong H. J., Ho H., Hwang H., etc. Diversity of the gastric microbiota in thoroughbred racehorses having gastric ulcer [J].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16, 26(4): 763-774.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