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服务

1例注射五水头孢唑林钠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护理分析

  • 论文价格:******
  • 用途: 本科论文
  • 作者:学术论文网
  • 点击次数:
  • 论文字数:3305
  • 论文编号:******
  • 日期:2022-07-08
  • 来源:学术论文网
【摘要】目的:探讨注射五水头孢唑林钠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抢救过程的护理方法与体会。方法:针对本院2020年8月20日收治1例注射五水头孢唑林钠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过程护理配合进行总结。结果:该患者及时予以呼吸机辅助通气、抑酸护胃、保肝、补钾、莫西沙星抗感染、积极补液等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脱机拔管,生命体征平稳。结论:临床应加强对医护人员药物使用的学习,同时重视对使用注射五水头孢唑林钠等抗生素药物前的皮试与病史查询,在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时及时配合抢救,以避免发生严重不良后果。

【关键词】注射五水头孢唑林钠;过敏性休克;抢救护理;护理体会

过敏性休克指的是人体在受到某类生物剂、药物后引发的过敏性反应。其中,药物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急促,可导致患者发生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血压下降以及呼吸衰竭等症状[1]。过敏性休克的来势凶猛,临床上若不及时进行抢救则可能导致患者短时间内发生死亡等不良结局,严重威胁到患者自身生命安全。注射五水头孢唑林钠是一类广谱抗菌素,该药物的疗效好、副作用较小,同时具耐酶、耐酸等多种优点[2]。该药物在泌尿系、呼吸道及皮肤等部位感染的治疗中得到广泛使用。但注射五水头孢唑林钠的使用也可能导致患者发生药物致过敏性休克,本文针对本院2020年8月20日收治1例注射五水头孢唑林钠致过敏性休克抢救过程的护理配合进行总结,旨在为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护理进行总结。

1病例资料

该患者因“输液过程突发红疹、呼吸困难2小时”为急诊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收治入院。在对患者予以输液(注射五水头孢唑林钠)过程当中,患者突发全身红疹、呼吸困难,立即停止输液,送至急诊抢救室,予以开放气道,持类吸氧,监测生命体征,血压低,予以异丙嗪、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抗过敏、积极补液抗休克等治疗,患者意识模糊,循环不稳定,予以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急诊拟“过敏性休克”收入我科,病程中,该患者无发热,无大小便失禁,无进食,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入院查体查体:T:36.1℃,P:81次/分,R:20次/分,BP:122/73mmHg。辅检:快速C反应蛋白+血细胞分析(2020-08-12):c反应蛋白2mg/L,白细10.29*10^9/L,血红蛋白110g/L,血小板45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6.0%,淋巴细胞百分比25.1%;血气分析(2020-08-12):酸碱度7.181,乳酸浓度6.7mmol/L,钾测定2.6nmol/L;血生化(2020-08-12):谷丙转氨酶10U/L、谷草转氨酶19U/L、钾2.51mol/L、钠142mmol/L、尿素4.4mmol/L、肌酐57umol/L、白蛋白32.10g/L;胸部CT平扫(2020-08-12):左肺上叶尖后段、右肺上叶后段及两肺下叶坠积性肺炎可能大,右肺上叶钙化灶。

2诊疗经过

该患者入科后予以呼吸机辅助通气、抑酸护胃、保肝、补钾、莫西沙星抗感染、积极补液等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脱机拔管,生命体征平稳,于08-13由ICU转入呼吸内科继续接受治疗。咳嗽咳痰好转,无发热,生命体征平稳,复查提示2020-08-15血细胞分析+CRP+降钙素原:晖钙素原0.7n/l,白细胞11.01109/L;考虑患者由ICU转出时间较短,炎症未完全控制,血常规白细胞仍高于正常,继续住院治疗,并予以复查血液及CT等措施,但患者及其家属考虑后,决定出院,给予办理。

3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体会

过敏性休克后死亡事件的发生可在休克后短短几分钟发生,因此,迅速抢救过敏性休克病例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过敏性休克患者,治疗关键在于维护其呼吸与循环功能,并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性,该患者入科后予以呼吸机辅助通气,改善其呼吸功能。同时停止所输液体,护理人员及时通知医生并备好急救药品、物品。在入科后立即抢救,协助患者调整休克体位,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性,及时给氧。针对发生心脏骤停事件时需及时予以心肺复苏,对无呼吸患者予以简易的呼吸器辅助呼吸或予以气管插管。遵医嘱予以患者抑酸护胃、保肝、补钾、莫西沙星抗感染、积极补液等治疗。对于同类患者,肾上腺素是救治的首选药物之一,肾上腺素可通过β-受体效应从而使外周小血管发生收缩,且可起到对抗部分I型变态反应介质释放作用。针对此类患者,抢救过程需及时监测其生命体征,待患者清醒、病情稳定后,需送ICU进行治疗。

3.1加强对患者用药的观察

注射五水头孢唑林钠用药前,护理人员应询问患者有无相关药物的过敏史,同时告知患者用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症状。在注射五水头孢唑林钠用药期间,在输液开始时,需注意控制滴注速度,不宜过快,在注射五水头孢唑林钠开始滴注的30min内,需保持输注速度在20~30滴/min。进行输液过程当中,护理人员应加强进行巡视,并重视观察患者有无发生胸闷、心慌、呼吸困难、恶心以及腹痛等症状,注意记录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当发现患者疑似发生过敏现象时需立即停止输注药物,报告医生,予以对症处理,发现过敏严重时,需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抢救。

3.2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过敏性休克抢救过程中,需予以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协助其行休克体位,及时予以该患者心电监护、吸氧、严密监测患者脉搏、血压、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值等指标变化,观察患者的神志、肤色、皮温与24h尿量变化。注意予以保暖护理,维持其呼吸道的通畅性;若听诊闻及痰鸣音,需予以放置口咽通气管并予以开放气道,对患者进行吸痰护理,确保其呼吸道的通畅性。必要时需联系麻醉师予以气管插管或予以气管切开护理。

3.3心理护理

当发现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时,其与家属往往会产生紧张、恐惧等负性心理,护理人员应正确的应对患者的过敏性休克,沉着冷静同时安抚患者家属,积极配合医师进行抢救,以消除患者家属负性情绪,在患者苏醒后需予以其心理护理以稳定患者情绪,使其主动配合抢救过程。

3.4予以过敏药物宣教与准确记录

在过敏性休克抢救成功后,责任护士需告知该患者及家属其导致过敏性休克的过敏药物名称,同时向患者宣教每次到医院就诊时,应告知医护人员存在注射五水头孢唑林钠过敏史,以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以防患于未然。同时,责任护士也应做好对本次抢救过程的护理记录书写,记录导致患者过敏性休克的药物及抢救过程,做好过敏标识。

3.5配合医生上报药物的不良事件

严重药物过敏反应在临床上十分罕见,要求医护人员应当重视注射五水头孢唑林钠致过敏性休克的不良事件,并及时在院内电子系统上进行填报,将抢救经过向医院药学部门进行反应,以重视对此类不良事件的应对。

4讨论

过敏性休克属于速发型的变态反应,此类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往往不能预料,因此其也属于医务人员临床上可能遇到的一类危急重症。对于过敏性休克患者如何进行抢救决定了患者的生命[3]。常见引发过敏性休克的因素多样,其中包括某类生物剂与药物。过敏性休克常见致敏药物包括头孢菌素类、生物制品、含碘造影剂以及青霉素类等。本次报告收治该例患者为头孢唑林钠致过敏性休克患者,头孢唑林钠属于第一代的头孢霉素类抗生素,该药物的抗菌谱较广、抗菌作用较强、且对青霉素酶相对稳定、其临床应用的疗效高且不良反应较少,是当前基层医院当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类抗生素类[4]。该药物使用后常见引发的不良反应包括药物热、皮疹、血清病样反应、白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以及伪膜性肠炎等,偶见发生低血钾或过敏性休克。该患者使用该药物后发生较严重过敏反应,提示临床针对此类患者在使用头孢唑林钠过程中,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备好抢救药品,若患者发生瘙痒、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表现时,应立即予以停药,适当进行处理,以避免引发不良后果。

5体会

应当组织医护人员学习药物使用知识,提高全科医务人员对药物致过敏性休克的认知水平,在对患者使用药物前,应充分掌握各类药物不良反应以及临床应对方法。要求护理人员应当具有高度责任心,对患者使用抗生素药物前需予以皮试,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尽量避免在患者空腹状态下进行皮试,且皮试后应观察其局部以及全身反应。在头孢唑林钠等药物的用药过程中,一旦发现患者发生异常反应,应立即予以停药,并及时做好抢救的准备,以避免其发生过敏性休克后引发严重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张琇雯, 李玲, 卜凤娇,等.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致过敏性休克一例[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 18(10):2.
[2]张少清,韩丽英,外科患者输注头孢类药物时饮酒的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医药,2012,21(17):67.
[3]薛晖, 王明丽, 许建平.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致过敏性休克1例并相关性分析[J]. 中国药房, 2011, 22(12):3.
[4]刘勇,李航,余舰,等.IL-4与IL-10在过敏性休克中的表达及意义[J].重庆医学,2014,8(15):1898-1900.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