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将所得数据采用 SPSS21.0 版本处理,对汉语学习目的与HSK 水平之间关系进行 探究。结果表明,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对 HSK 水平有显著性影响,同时,不同 HSK 等级的学习者对学习动机 呈现不同程度的反拨效应。了解学习目的与 HSK 水平之间的关系,不仅为 HSK 考试的有效性和影响力提供 了实证支持,还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动机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帮助教育机构和教师设计更加有效的教学 策略和课程。此外,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促进汉语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关键词:国际中文教育、汉语新项目的、HSK、数据分析
一、研究背景
(一)HSK 汉语水平考试
HSK(汉语水平考试)作为衡量非母语人士汉语能力的标准化考试,自 1984 年由北京语 言大学(现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研发以来,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广泛认可的汉语能力测试之 一。最初,HSK 分为基础、初等和高等三个级别,后来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新 HSK 考试于 2009 年推出,分为一级到六级,每个级别都有明确的语言能力描述和相应的 考试内容。新 HSK 考试不仅考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还增加了口语考试,使得考 试更加全面和科学。
HSK 考试不仅帮助教育机构和企业评估个人的汉语水平,还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大学录取 外国学生的语言能力参考标准。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学习汉语的人数 持续增长,HSK 考试的重要性愈发显著。
(二)学习目的
学习目的包括动机强度、学习愿望学习态度等。学习汉语的目的因人而异,多种多样。 一些学习者出于职业发展的需要,希望通过掌握汉语来提升职业竞争力;有些学习者因为对 中国文化感兴趣,希望通过学习汉语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还有的学习者是为了学 术研究,需要使用汉语进行文献阅读和研究。此外,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和政治舞台上扮演 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汉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交流工具,这也促使更多人出于工具性动机 学习汉语。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关键词:国际中文教育、汉语新项目的、HSK、数据分析
一、研究背景
(一)HSK 汉语水平考试
HSK(汉语水平考试)作为衡量非母语人士汉语能力的标准化考试,自 1984 年由北京语 言大学(现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研发以来,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广泛认可的汉语能力测试之 一。最初,HSK 分为基础、初等和高等三个级别,后来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新 HSK 考试于 2009 年推出,分为一级到六级,每个级别都有明确的语言能力描述和相应的 考试内容。新 HSK 考试不仅考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还增加了口语考试,使得考 试更加全面和科学。
HSK 考试不仅帮助教育机构和企业评估个人的汉语水平,还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大学录取 外国学生的语言能力参考标准。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学习汉语的人数 持续增长,HSK 考试的重要性愈发显著。
(二)学习目的
学习目的包括动机强度、学习愿望学习态度等。学习汉语的目的因人而异,多种多样。 一些学习者出于职业发展的需要,希望通过掌握汉语来提升职业竞争力;有些学习者因为对 中国文化感兴趣,希望通过学习汉语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还有的学习者是为了学 术研究,需要使用汉语进行文献阅读和研究。此外,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和政治舞台上扮演 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汉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交流工具,这也促使更多人出于工具性动机 学习汉语。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参与 HSK 考试的学习者为研究对象,涵盖了不同年龄、职业和教育背景的学习 者。这些学习者来自世界各地,具有不同的学习目的和汉语水平。通过对他们的调查和分析, 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目的与 HSK 水平之间的关系。这些信息有助于分析不同背景的学习者在 学习目的和 HSK 成绩上的差异,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可以大规模地收集学习者的信息,从而进行系统的 分析和研究。
2.统计分析法
收集到的数据将通过统计方法进行详细分析,以探讨学习目的与 HSK 水平之间的关系。
(三)具体步骤
1.问卷基本情况概述
“学习目的与汉语 HSK 水平之间的关系调查问卷”主要涵盖个人信息,如性别、年龄、 国籍、学习汉语的时长等方面的问题,还涉及了学习汉语的目的、学习汉语的途径、对汉语 的兴趣程度、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的情况以及对汉语学习的自我评估等与汉语学习相 关的情况。
2.数据量化准备工作
首先,对问卷中的变量进行精确定义。对于单选题,如“您的性别”,将其定义为变量 “gender”,变量类型为“数值型”,取值范围为“1(男)、2(女)”;对于学习汉语的 目的这一多选题,采用多重二分法,将每个选项都设为一个变量,如“目的_就业”“目的_ 兴趣”等,变量类型为“数值型”,取值为“0(未选)、1(选中)”;对于填空题,如“您 学习汉语的时长”,定义变量为“learning_duration”,变量类型为“数值型”,直接录 入实际填写的时长数值。
在数据编码及录入方面,对于选择题,严格按照事先设定的编码规则进行录入。例如, 对于“您学习汉语的主要途径”这一选择题,若选项“课堂学习”“自学”“其他”等分别 编码为“1”“2”“3”“4”,那么在录入数据时,根据被调查者的选择录入相应数字。对 于填空题,仔细核对录入的文字信息或数值,确保准确无误。录入完成后,对整个数据集进 行初步的检查和清理,剔除明显错误或不完整的数据记录,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奠定坚实基础。
3.SPSS 分析方法选用
本次研究主要运用了 SPSS 中的频数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信度分析等方法。其中频数分 析旨在了解各项变量的取值分布情况,例如不同性别、国籍的留学生人数分布,以及学习汉 语目的、途径等各选项的选择频率。通过频数分析,能够清晰地展现数据的基本特征,为后 续的深入分析提供基础信息,帮助我们初步把握数据的整体态势。相关性分析着重探究学习 目的与汉语 HSK 水平之间的关联程度。比如,分析以就业为目的的学习动机与最终达到的 HSK 等级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线性关系,或者因兴趣而学习汉语的程度对 HSK 成绩的影响方向 和强度等。这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不同学习目的在汉语学习成果上的体现,为针对性教学提 供依据。信度分析主要用于检验问卷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对问卷中相关题项的信度 分析,确保所收集的数据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留学生的学习目的和汉语水平状况,从而保 证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4.已获得的数据量化结果
通过 SPSS 的频数分析,我们得到了各项调查内容的频次分布情况。如在学习目的方面, 以“职业发展”为目的的留学生占比 50%,因“想了解中国文化”而学习汉语的占比 20%, 其他目的占比 5%等。在 HSK 通过等级上,通过 HSK 三级的留学生占比最多,为 25%,通过 HSK 六级的占比最少,为 5%,未参加过 HSK 考试的占比 10%,为废弃数据,不做进一步分析。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学习目的与 HSK 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以“职业发展”为目 的的学习动机与 HSK 成绩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 0.45,表明学习目的越强,HSK 成绩越高; 而“想了解中国文化”这一学习目的与 HSK 成绩的相关性相对较弱,相关系数为 0.25,但 也呈现正相关趋势。
在信度分析方面,问卷整体的克隆巴赫系数为 0.82,这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数 据可靠性较强,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留学生的学习目的与汉语 HSK 水平的实际情况,为后续 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5.基于分析结果的初步发现
从数据量化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学习目的的留学生在 HSK 水平上呈现出一定的差异。以 工作为目的的留学生群体,他们的学习目标较为明确和实际,往往更注重语言在职业场景中 的应用,因此在 HSK 备考过程中会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动力。例如,在词汇积累方面,他们会 着重学习与商务、职场相关的专业词汇;在语法学习上,也会更关注正式、规范的表达方式。 这使得他们在 HSK 考试中的表现相对较好,通过较高等级考试的比例也较高。相比之下,以 兴趣爱好为目的的留学生,学习过程更加随性和自主,缺乏系统性和紧迫性,更多地是根据 个人兴趣点来选择学习内容,如喜欢中国电影的可能会侧重于学习一些日常口语和流行文化 词汇,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的 HSK 成绩整体水平相对低于以工作为目的的学生群体,通 过高级别考试的人数占比也相对较少。
6.进展的问题与挑战
在数据量化和分析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是数据质量问题,部分问卷存 在数据缺失情况,尤其是一些开放性问题,部分被调查者未填写,这对数据分析的完整性产 生了一定影响。此外,在数据录入过程中,由于人工操作失误,也出现了少量录入错误的情 况,如将选项“1”误录为“2”等,这些错误可能会导致分析结果出现偏差。为解决这些问 题,笔者采取了数据清洗措施,对缺失值较多的问卷进行了筛选和剔除,对于存在少量缺失 值的记录,采用了均值填充或根据逻辑关系进行合理推测的方法进行处理。对于录入错误, 通过仔细核对原始问卷和数据记录,逐一排查并纠正了错误数据。
三、结论
(一)学习目的对 HSK 考试的影响
1.动机强度如何促进或阻碍学习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动机的强度对 HSK 考试成绩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说,动机强 度高的学习者在 HSK 考试中往往取得更好的成绩,因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目标非常明确,能 够持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相反,动机强度低的学习者往往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和持续性,导致学习效果和考试成绩不理想。
2.学习态度对考试准备的指导作用
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效 果,从而提高 HSK 成绩。例如,那些对汉语学习持积极态度的学习者,往往在学习中表现出 更高的主动性和投入度,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3.学习意愿对实际学习行为的驱动作用
学习意愿是推动学习者进行实际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强烈的学习意愿能够促使学习者 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如课堂学习、课外阅读、语言实践等,从而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和 HSK 考试成绩。
(二)HSK 考试对学习目的的反拨作用 1.考试结果如何增强或削弱学习动机
HSK 考试结果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具有重要的反拨效应。取得好成绩的学习者往往会感 到更加自信和满足,从而增强继续学习的动力和信心。例如,许多学习者在取得 HSK 高级别 成绩后,表示愿意继续深入学习汉语,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理解。反之,成绩不理 想的学习者可能会感到沮丧,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机。
2.考试反馈对学习策略的调整
HSK 考试的反馈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例 如,通过分析考试成绩,学习者可以发现自己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薄弱环节,从而有 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高。
3.HSK 等级对进一步学习选择的指导
HSK 等级不仅反映了学习者的汉语水平,还对他们的进一步学习选择具有指导作用。例 如,取得 HSK 高级别成绩的学习者可以选择更高级别的汉语课程或专业学习,而未达到预期 等级的学习者则可能需要加强基础学习或选择针对性的辅导课程。
四、教学建议
(一)强化动机与态度培训
教师和教育机构应重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态度,通过动机与态度培训,增强学习者的 学习动力和信心。例如,可以通过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活动、给予 及时的反馈和鼓励等方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优化 HSK 备考策略
针对不同学习目的的学习者,提供差异化的 HSK 备考策略。例如,对于工具性动机强的 学习者,可以重点加强听说读写等实用技能的培养;对于融合性动机强的学习者,可以提供 更多的文化体验和交流机会,提高他们的文化理解能力和高级语言应用能力。
(三)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
根据学习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例如,对于基础较弱的学习者,可以 提供针对性的基础辅导和练习;对于水平较高的学习者,可以提供更高级别的课程和挑战性 任务,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目标。
五、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本研究的样本主要集中在某一地区和特定群体,可能无法全面代表所有 HSK 学习者。此 外,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缺乏深入的定性研究和个案分析。未来的研究 可以扩大样本范围,涵盖更多地区和背景的学习者。同时,可以采用定性研究和个案分析等 方法,深入探讨学习目的与 HSK 水平之间的复杂关系。此外,还可以研究其他因素对 HSK 成绩的影响,如教学方法、学习环境、个人差异等,为汉语教育和 HSK 考试提供更加全面和 科学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怡,赵海永. 《语言学习动机与二语语用能力》述评[J].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3,6(4):90-92. DOI:10.20083/j.cnki.fleic.2023.04.090.
[2] 林燕姿. 印尼 JENDRAL SOEDIRMAN 大学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调查与研究[D]. 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22.
[3] 安琪,张晓鹏. 中美英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结构研究[J]. 外语界,2022(3):61-69,88.
[4] 吴童. 新 HSK 五、六级真题中的语块考察与教学研究[D]. 山东:烟台大学,2023.
[5] 凌璇. 基于《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的 HSK 四级改进研究[D]. 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23. DOI:10.7666/d.D03056347.
[6] 袁红侠. 新 HSK 六级写作语篇偏误及教学对策研究[D]. 甘肃:兰州大学,2021.
[7] 杨西航. 新 HSK 对汉语留学生学习行为反拨效应的研究[D]. 贵州:贵州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