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幼儿园游戏
1. 研究缘起
“回归自然”是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认为善良的人性只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中,自然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自然人”[1]。即要求教育要回归大自然、顺应儿童的自然天性、将自由还给儿童、与儿童进行平等对话。儿童是自己学习的主人,要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仅仅需要扮演好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的角色,成为儿童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让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喜欢玩,喜欢玩游戏,是每个儿童的自然本性,游戏也会对儿童的成长起到很大的作用,它可以促进儿童身体的发育,可以促进儿童认识能力、创造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还可以丰富儿童的情感体验以及美感的培养[2]。但是当前国内大部分幼儿园在进行游戏活动的时候,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这会妨碍到幼儿园游戏工作的开展,使儿童获得不好的游戏体验,会给孩子们的身体和精神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针对我国幼儿园游戏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试图从游戏自然天性、游戏选择权利、游戏中师幼互动以及游戏自然环境这四个方面来论述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在幼儿园游戏工作开展上的重要性。
2. 卢梭生平及其自然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
2.1. 卢梭生平
卢梭这一生是颠沛流离的,卢梭1712年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贫穷的家庭中,他的父亲是个制表师,母亲在他出生不久之后过世。在卢梭十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和别人发生了冲突,从那以后,卢梭就和自己的舅舅住在一起,由姑姑抚养长大。卢梭从15岁开始当学徒,之后因为难以忍受粗暴的待遇在16岁时逃离了日内瓦。卢梭去了很多地方,也做过很多工作,他曾经是一个学徒、一个打杂的,也曾经是一个家庭书记、一个老师、一个音乐流浪家。卢梭从小酷爱读书,中年时期的卢梭编写了很多本书。他的很多作品受人追捧和青睐,但是同时也受到了很多的非议。16、17世纪,英国和荷兰相继发生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而法国则处于一种封建社会的边缘,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卢梭发现农民受到严重的压迫,社会出现极其不平等的现象,因此他在1757年出版了一部以“自然教育”为中心的著作《爱弥儿》,提倡培育“自然人”,使所有人在自然秩序中获得平等的地位,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巴黎的大主教却颁布了一项禁止《爱弥儿》的法令,下令逮捕卢梭,卢梭离开了巴黎,去了日内瓦,日内瓦的当局也下令销毁《爱弥儿》,缉拿卢梭,后来,卢梭又逃往普鲁士,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卢梭都在逃命避难。在逃命这些年,卢梭的身体每况愈下,1778年,卢梭搬到了巴黎附近的埃尔默农维尔庄园,之后病逝[3]。卢梭这一生,年少之时寄人篱下,成年之后又长期辗转各地避难,晚年孤独清贫。生命对于卢梭来说,是一场无比孤独的苦旅。
2.2. 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形成背景
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形成与他本人的个人经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在个人经历方面,卢梭的母亲在生产中去世了,他是跟父亲一起长大的,卢梭跟着父亲养成了酷爱读书的好习惯,因此,他对书籍的热爱,也为他日后的成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他十岁左右时,父亲被迫远走他乡,卢梭离开父亲住在自己的舅舅家,在舅舅家这段时间,卢梭有许多不愉快的经历,这一切让卢梭更加坚信人类本性是善良的。之后,卢梭遇到了华伦夫人,在与华伦夫人来往过程中认识到了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尊重幼儿的兴趣,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想法和需求[4]。最后在社会背景方面,《爱弥儿》的创作背景是十八世纪的法国,当时的法国处于一个资本主义不断壮大的时期,资产阶级处于上升和争取权利的阶段,物质和经济利益成为人们所追逐的目标,封建制度即将崩溃。有一次,卢梭在途中想去农民家讨饭吃,偶然发现农民受到压迫,了解到社会存在不平等的现象,人们失去了自由,于是就产生了要培养“自然人”的想法,于是他创作了《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5]。该书主张实施自然教育,解放儿童的自然天性,在自然中保持善良纯洁的人性,在生活中成长为一个自由的人。他的《爱弥儿》一书引发了教育发展史上一次巨大的变革,直至今日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3. 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3.1. 顺应儿童自然天性
天性是儿童的先天属性,天性指的是自然对儿童发展的规定性,同时也是儿童身体中一种自发的属性,它的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自然法则,因此,也经常表述为儿童的自然天性[6]。卢梭在其书籍《爱弥儿》中指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7]。卢梭认为人性本善,人的自然天性不是邪恶的,但是人们在社会中所学习到的德行可以使人变坏,因此可以看出在儿童教育中,卢梭非常重视对儿童自然天性的尊重,儿童的发展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所以我们应该对儿童有正确的看法,我们要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按照儿童的身心发展阶段施以恰当的教育,我国现代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曾说“儿童不是小大人”[8],成人的心理和儿童的心理是有区别的,儿童有其独特的自然天性,我们应该把孩子当作孩子,不能把儿童看作成人来对待,这是我们在幼儿园教育中应该着重强调去遵循的理念。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对待儿童,忽视儿童的自然天性,成人应该正确地去认识儿童并且尊重儿童的自然天性,让儿童的自然天性得到释放,之后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来开展教育活动。
3.2. 尊重儿童,把自由还给儿童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目的是培育“自然人”,也就是指能够独立自主的人、自由的人和能自食其力的人。卢梭认为“人是生而自由的,自由是人的首要自然权利”[9]。他认为,自然主义的教学就是自由自主的教学,所以他反对法国封建主义的统治者和宗教所实行的破坏儿童自然天性和灭绝心智的教育,他认为应该把儿童的自由还给儿童,应该完全尊重儿童的自由权,我们要尊重儿童的主体性,让儿童有一个自由发展的机会,让儿童进入大自然,自由地去探寻大自然的奥秘,自由自在地成长。另外每一个孩子都会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状态,这也说明幼儿教育的特殊性,教师要尊重儿童的人格,给予孩子完全的、独立的、自由的发展空间,让儿童根据自己的意愿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面发展,把自身的潜质发挥出来,从小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优秀品格,在未来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更有助于幼儿的成长和进步,而不是照搬硬套地按照同一种类型来培养儿童,让儿童失去本该有的活泼与童真,因此要求教师做到不干涉儿童,让幼儿可以自由自主的选择他们的课程内容,并对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表示尊重,充分享有自由的权利。
3.3. 与儿童进行平等对话
卢梭曾说“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10]。卢梭提倡培育的“自然人”是指自然秩序中,所有人一律平等,没有等级之别,然而在封建专制社会,被培养出来的“公民”具有不同的阶层和不公平性。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亦是如此,教师与儿童都是不同的独立的个体,师幼互动是不可避免的,师幼互动是影响儿童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与幼儿的积极互动能够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反之教师与幼儿的消极互动则会阻碍幼儿的成长[11]。平等对话是良好师幼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又是师生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的一个重要途径。要想在幼儿园内实现师幼平等对话,教师要改变自己原有的意识,要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转变过来,把儿童看做是和自己平等的人,教师要把这种意识贯穿于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中去,因此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与儿童进行平等的对话,尊重儿童的意愿和想法,不擅自主张替儿童做决定,将决定权交给儿童自己,不过多地干涉儿童在幼儿园的活动,避免以居高临下的方式来批评和处罚儿童,这会不利于儿童的发展。
3.4. 把自然还给儿童
“回归自然”是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中心思想,卢梭相信善良的人性只能在纯粹的自然状态中生存,唯有回到大自然,远离城市的喧嚣,才能维持纯洁善良的人性,人们脱离自然之后,便会进入丧失人自然天性的野蛮、贪婪、猜疑的社会状态[12]。卢梭还认为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由于人力不好控制,所以只能让事物的教育和人为教育向自然教育趋于一致才能实现三者的完美融合[13]。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自然人”,因此教育必须要回归大自然,进入大自然,在大自然的基础上,以直观的方式获取知识和经验,而不是以前那种让儿童通过书本获得知识和经验的方法,可以让儿童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这样孩子们的独立精神、灵敏性和观察能力就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毕竟,幼儿园环境是有限的,不及大自然囊括万物,把自然还给儿童,能让儿童在自然中感受更多,经历更多,丰富儿童的社会经验,并且自然中的事物能够吸引儿童的兴趣,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 当前幼儿园游戏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忽略儿童游戏的自然天性
孩子生性爱玩,游戏对儿童的重要性不亚于水和空气。游戏是儿童最基础的活动方式,是儿童最大的爱好。幼儿园必须要满足儿童爱游戏的天性,保证儿童在幼儿园阶段游戏的基本权利,然而当前幼儿园忽略了儿童游戏的自然天性,没有认识到游戏对于儿童的重要性,儿童在学习生活中,幼儿园很难保证儿童每天玩游戏的时间,将儿童本该游戏的时间用于其他教学活动中。虽然现在很多幼儿园教师能够充分意识到游戏对于儿童的重要意义,而且也愿意带领儿童开展游戏活动,但是大多数幼儿教师开展游戏活动只是为了安抚幼儿的情绪,并没有真正理解游戏对于儿童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展开方式,加之现在的家长盲目追求分数,唯分论在这些家长中泛滥成灾,想让儿童在幼儿园时期就接收小学要学习的内容,幼儿园为了迎合这些家长,多组织偏教育的活动,出现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该倾向忽视儿童爱玩天性,缩短儿童游戏时间。所以幼儿园整体的游戏时间比较少,距离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要求的幼儿平均每天游戏两小时的标准有很大的差距,不利于儿童身心各方面的发展。
教师A:“我们自然也知道游戏对于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幼儿园也应该顺应儿童的自然天性以开展游戏活动为主,但是在现在这个追求分数的大环境下,我们缩短孩子们游戏的时间也属实是无奈之举,如果我们安排了太多游戏活动,家长可能会认为我们只注重带孩子玩乐,而忽略了知识的学习,家长会对此产生意见。家长们的意见对于我们幼儿园的发展也很重要,所以我们会偏向于举办更多与教育相关的活动。”
4.2. 儿童丧失自主选择游戏的权利
儿童是游戏的主人,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应该是主要角色,将游戏选择权交给儿童,围绕儿童的意愿和想法开展游戏活动,然而目前我国幼儿园在游戏选择方面忽略了儿童的意见。在提供游戏类型时,教师选择权要远高于儿童,有不少老师都着重于游戏在儿童教育中影响,特别是智力发展的作用,但是他们并没有认识到游戏的发展价值,所以较多地提供智力游戏、体育游戏等完成一定任务的教学游戏,而幼儿最喜欢的角色游戏安排得较少,这样即使游戏照常进行,幼儿对游戏活动会没有什么兴趣,游戏效果自然就差。除了游戏类型,对游戏活动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也是由教师来决定的,何时玩游戏,玩哪个游戏,用什么材料都不是由儿童来决定的,教师为儿童准备的玩具材料等也没有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自身的兴趣,将儿童积极主动的活动变成了消极被动地适应教师要求的活动,忽略了游戏的价值,也不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游戏对儿童全面发展的影响。
教师B:“在幼儿园里,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对游戏的看法也各不相同,如果要想每个都照顾到,会耽误很多时间,打乱每日的教学进程,我们来替他们选择游戏的类型、内容以及形式会省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且教学任务也会完成得更加顺利。”
4.3. 游戏过程中教师过多干预
由于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该和幼儿进行充分的交流,这样更有利于游戏活动的开展。如今我们也开始重视在游戏活动中师幼之间的交互作用,教师作为儿童学习的引导者,要让儿童更好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去,发挥游戏对于儿童最大的价值,然而大多数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了教师过多干预的问题,教师们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会存在这样的意识,认为游戏活动应该由教师来主导,无视儿童游戏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游戏的发起者,对于游戏的决定权要远高于儿童,却没有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来协助儿童完成他们的游戏,而且教师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很少有机会参与其中,对儿童进行许多直接指导,干预意识过强,以至于她们没有足够的耐心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尝试去探索和发现,无法对儿童的游戏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最后在游戏讲评环节,以既定模式进行,教师说的话相对多一些,不给或者很少给儿童表达自己游戏体验的机会,失去了内化经验的过程。这些都无疑会阻碍师幼互动更进一步深入的可能性,也会降低儿童游戏的参与感。
教师C:“游戏活动其实是比较难组织的,尤其是在游戏开展过程中,幼儿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所以如果让他们自主参与游戏,在游戏活动过程中会偏离游戏主题,做许多与游戏无关的事,无法顺利完成我们老师规定的游戏目标,这时我们就会参与其中帮助他们完成,所以可能会出现参与较多,干预过多的问题。”
4.4. 儿童游戏的自然环境有限
要想在幼儿园中展开游戏活动,就必须要有一定的场地作为支持,游戏场地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合理规划游戏场地才能让幼儿更加自如自由地开展游戏活动,这样才可以确保儿童游戏的品质,才能取得良好的游戏效果,儿童能从游戏中有所收获。然而目前幼儿园游戏所能进行的活动场地非常有限,游戏场地规划也不合理,所以大多都开展室内游戏,室外游戏场地严重缺失,自然环境游戏场地更加有限。在室内游戏中,学生数量过多,场地狭小,很难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室内游戏也让幼儿失去了与大自然的联系,让儿童丧失了参与到游戏中去的兴趣,儿童无法从游戏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也扼杀了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之教师的不合理观念,过分担心幼儿在外玩耍的安全问题,害怕出事故承担责任,导致幼儿很少有机会在室外游戏。幼儿园游戏场地的封闭性以及使用的不合理性使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开展缺乏灵活性,游戏化教学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教师D:“我们当然也很希望能在很宽阔的地方来组织游戏活动,在室内空间狭小,玩游戏会很拘谨,四肢伸展不开。但是自然环境的布置也会带来许多不方便,天气干燥会有很多沙土,下雨过后到处湿漉漉的,会弄脏幼儿的衣物,不仅会给家长带来麻烦,也会给我们教师带来一定的负担。除此之外,我们还得考虑幼儿外出游戏的安全性,幼儿出了安全事故,我们是要承担一定责任的,这可都是问题啊。”
5. 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在幼儿园游戏中的应用策略
5.1. 顺应儿童自然天性,保证儿童游戏权利
在儿童教育上,卢梭认为想要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我们不应该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儿童,要正确看待儿童,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施以恰当的教育[14]。儿童天生就喜欢玩,我们要让儿童玩的开心,保证儿童游戏的权利,然而现在的幼儿园老师们存在着一些错误的游戏教学理念,不能充分认识到游戏对于儿童成长发展有多么的重要,所以她们对儿童的游戏时间进行大量缩减,偏向于组织教育活动,忽视儿童游戏的自然天性,对儿童身心各方面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幼儿园教师急需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理解游戏对于儿童的重要性以及了解如何以正确方式来开展游戏,时刻关注儿童游戏的状态,不必过于担心儿童在游戏中会受到损伤,有效提高儿童的游戏时间,努力达到游戏活动每日平均两小时的标准,卢梭还以儿童自然教育的原理为依据,按照儿童不同年龄时期的身心特点把自然教育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春期。幼儿园时期的幼儿处于儿童期,又称为“理性睡眠期”,在此期间,我们要对儿童进行体育和感官教育为主[1],所以要注重通过游戏的方式对儿童进行体育和感官教育。顺应儿童爱玩的自然天性,保证儿童在幼儿园的游戏权利,让儿童尽情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健康快乐的成长,提高儿童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5.2. 尊重儿童在游戏选择中的主体地位
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要把自由还给儿童,要尊重儿童对自己游戏的选择,不会受到教师的干预,可以自由、自主地进行游戏,如果要想让儿童自由地进行游戏,我们首先要将游戏类型选择的权利给予儿童,儿童想要选择什么游戏,要按照她们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决定,根据研究,这个时期的儿童比较喜欢角色游戏,那么幼儿园就要多组织角色游戏,而不是幼儿教师以自己的意志或者她们认为的儿童的意志来替儿童选择游戏的类型。根据儿童的需要组织的游戏,儿童才会主动参与到游戏中去,才会发挥出游戏最大的价值。最后我们要将游戏形式的选择权还给儿童,千人千面,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因此每个人玩游戏的形式也会不一样,有的儿童喜欢一个人玩,有的儿童喜欢一起玩,因此在进行游戏时,我们要指导儿童自主地探索游戏的玩法,不能粗暴地干预或打扰儿童游戏的进程,不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儿童,尊重儿童在游戏选择中的自主性。
5.3. 改变教师角色定位,与儿童平等对话
师幼互动对于幼儿园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开展中,师幼互动还表现出许多的缺陷,教师角色还不够明确,教师既是儿童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也是儿童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助者。从实践来看,教师要么忽视与幼儿的互动,要么忽视游戏中平等对话的权利,要么忽视与幼儿的情感交流等等。在游戏活动中,教师与儿童是平等的,因此,幼儿园教师在游戏活动过程中与儿童互动时,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位置,和儿童进行一次平等的交谈。而要在游戏活动中与儿童展开平等的沟通,首先,要有足够的自信去尊重儿童,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儿童对游戏的想法。孩子们是游戏的主人,可以亲身体验到游戏带来的快乐,也有表达自己对游戏的想法的权利,而幼儿园教师在聆听儿童的想法时,要一视同仁,要让每位儿童都有发言的权利。另外,师幼互动是一个过程,要想使师幼互动取得良好的效果,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游戏氛围是非常有必要的。最后,在游戏讲评环节,要以儿童的游戏感受为主,给儿童机会讲述自己的游戏体验,加强儿童经验内化过程,保证儿童才是游戏的主人。
5.4. 为儿童提供更多在自然环境游戏的机会
游戏能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自然环境中的游戏因其材料易得、情节变化性大、机动性强等特点一直深受孩子们喜爱[15]。在幼儿园中,教师主要通过游戏的方式对儿童进行教育,相比于人为游戏环境,自然游戏环境更多的是一种自然性,更适合儿童的天然本性的发展,也更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在教育中我们应该让儿童回归大自然,要为儿童提供更多在自然环境游戏的机会,让幼儿亲自体验操作来获取更多知识和经历,丰富儿童社会活动经验。自然的游戏环境在促进儿童各方面发展中存在着重要的意义,首先,自然环境囊括万物,能为儿童提供多样的信息,儿童在自然环境中长大,了解自然、认识自然,这对于儿童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其次,在自然环境中,儿童可以得到更多的天然游戏材料,儿童可以随意使用这些游戏材料,为儿童提供了独立自主探究的空间,我们要尽可能地减少人工玩具的投入,让幼儿可以直接操作这些游戏材料,幼儿在操作这些材料时可以获得更加直观的认识。最后,室外游戏和室内游戏对于儿童的成长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大多数幼儿园硬件设施严重缺乏,尤其是自然环境游戏场所短缺,不能满足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展开,并且室内空间极为狭小,很多类型的游戏不便在室内进行,因此幼儿园要加大硬件设施的投资,为儿童提供在自然环境游戏的机会,积极改善儿童游戏的环境与条件,使得儿童可以得到更好的游戏体验,取得更佳的游戏效果。
参考文献
[1] | 莫冬秀. 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24): 225-227. |
[2] | 吴祥玲. 游戏渗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意义[J]. 科幻画报, 2022(7): 115-116. |
[3] | 俞文卉. 卢梭自由教育思想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金华: 浙江师范大学, 2018. |
[4] | 刘箭.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渊源和背景[J]. 外国教育动态, 1989(6): 44-47+36. |
[5] | Burch, R.A. (2017) On Jean-Jacques Rousseau’s Ideal of Natural Education. Dialogue and Universalism, 27, 189-198. https://doi.org/10.5840/du201727117 |
[6] | 于冬青, 葛东娟. 儿童的自然天性与儿童教育[J].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4): 152-156. |
[7] | 郑琦.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1(1): 20-25. |
[8] | 高洁. 让孩子成为孩子——论儿童的自然天性[J].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09, 17(3): 83-86. |
[9] | 徐小林, 孙山.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启示[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21(28): 174-176. |
[10] | 刘孟云, 谢源.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学前教育活动中的运用[J]. 天津教育, 2020(33): 128-129. |
[11] | 王秋红. 浅谈如何与幼儿平等对话[J].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2(11): 62. |
[12] | 王彦君. 卢梭《爱弥儿》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学前教育的启示[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2): 10-11. |
[13] | 李晓雪. 卢梭自然教育观中的现代教育思想及启示[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7(21): 50-51+62. |
[14] | 王淼, 李军靠. 卢梭《爱弥儿》中自然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8(7): 143-144+147. |
[15] | 金鑫. 浅谈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游戏的价值[J]. 安徽教育科研, 2021(22): 78-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