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服务

政务微博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的作用——以“郑州发布”为例【开题报告】

  • 论文价格:******
  • 用途: 开题报告
  • 作者:学术论文网
  • 点击次数:
  • 论文字数:8212
  • 论文编号:******
  • 日期:2022-07-07
  • 来源:学术论文网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1.网络赋权与民,同时也对政府舆情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1)议题紧扣民生问题

网络赋权与民,给予个人层面很大自我表达的空间。网络舆情则主要是社会公众借助互联网平台而发表的意见,这些意见往往都是针对互联网传播的“热点”、“焦点”话题,是社会公众对于该话题的想法、情绪和态度的总汇聚,往往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倾向性,网络舆情通过BBS、博客、播客和帖子表现。随着网络媒体的功能不断的健全和完善,网民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的上涨,由于很多的网民素质较低,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很多的网络舆情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在网络舆情应对过程中,如果处理的方式科学合理,那么就会带来好的影响,反之,则会带来难以预估的麻烦。

一般这些导致危机的网络舆情都是与社会民生问题息息相关的,并且一般都是不好的事情;其次,在这类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中“嫌富爱贫”的“弱者思维”表现得非常明显;最后这类事件中大众的一般态度都是“同情弱势群体,否定强势群体”。这种“弱者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发展。

(2)多含负面因素,突发性强

首先是民粹主义弱化政府公信力。网络舆情发生不确定因素较强,往往只需要一个热点事件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成为点燃舆论的导火索。网民因为网络的弱规范性、网民隐匿性等特点容易引发网络民粹主义泛滥,偏激和非理性言论广泛传播引发舆情危机,弱化媒体和政府公信力,最终不利于社会稳定。

其次网络非理性言语极具煽动性。网络的普及使人们摆脱了现实世界的很多限制和束缚,每个人可以自由表达和传播个人意见。然而,有些人在这个自由极度膨胀的虚拟世界里,把互联网当作肆意发泄情绪的场所,在海量的信息面前,大多数人不愿意也来不及认真思考,网民个人的臆想和局限性的经历与尚未经证实的信息联系起来,产生了大量的情绪化和非理性的言论。这些言论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煽动性,很容易得到其他人的响应。网民之间情绪容易互相感染,舆论中的一些控诉和宣泄成分迅速膨胀以至疯狂。网络舆论在事件的初期一般是呈现非理性的一边倒态势,即便是在政府公布调查结论以后,依然存在不信任和怀疑的情绪,网民实际上的关注早已经超越了这个事情本身,绝大多数人是通过该事件宣泄对社会的不满,释放平时积累的却不能随意发泄负面情绪。

2.政务微博在应对舆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仍有不足

新媒体时代,政府与公众之间沟通的途径已经改变,公众接收信息的途径已经不限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公众随时随地都能搜索想知道的信息,而且信息获取渠道十分多样,政府的“技术封”、“行政堵”往往无法阻断信息源头。以往政府在处理民意的时候,都是抱着得过且过,息事宁人即可的态度,但是,现代公共理论认为,公众对于现代政府信息传递来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还必须要满足民众的好奇心,如果没有高度的重视民意,那么就会产生不正当的社会舆论。不利于政府形象的树立。

作为政务公开的创新方式,政务微博已经成为政务建设的“标准配置”,是政府和民众互动的首选媒介,在社会管理创新、政府信息公开、网络舆论引导、倾听民众呼声、树立政府形象、群众政治参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

当前,我国政务微博的建设和应用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譬如粉丝量少、关注度低,影响力不够;发布为主、回应滞后,互动力不够;语言官方、内容教条,亲民力不够;转发居多、原创较少,服务力不够等问题比较突出[2]。全面考察当前政务微博应对网络公共事件舆情的现状,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反应滞后、封堵躲压瞒、判断失误等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和根源探讨,将为策略优化提供现实依据。

3.“郑州发布”在引导社会舆论中发挥作用显著

“郑州发布厅”由市委宣传部统筹运行,依托新浪网、腾讯网开展,通过邀请郑州市各级各类社会管理部门入驻平台,再对郑州市社会管理资源进行调动与整合的政务微博。截止目前,郑州发布粉丝量120.9万,视频累计播放量4676.3万。近年来,郑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加强对网络文化建设的管理,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投入,为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郑州发布”是地方广大群众行使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又一良好渠道。

2021年7月17日,自河南持续遭遇强降雨以来,网络开放性及匿名性给了很多自媒体账号博取关注,制造话题流量的机会。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容易在其中滋生谣言传播情况,尤其涉及自然灾害舆情相关敏感、高关注话题极易成为网络账号利用捐款救灾诈骗钱财、煽动网络恐慌情绪的负面事件。“郑州发布”作为地方政务微博在辟谣中发挥了相较其他政府媒体及新闻媒体更为广泛的影响力。如表所示:

表1网络上关于郑州暴雨话题下的网络谣言传播情况
网络谣言 传播形式 辟谣主体 网络热度 备注
郑州进入特大自然灾难一级备战状态 文字传播 @郑州发布 8768讨论 6399.8万阅读 经核实为不实消息
常庄水库决堤 视频传播 水利部门 1.8万讨论  1124.4万阅读 正常泄洪,水库不存在爆破,决堤的问题
郑州被冲走女子去世 视频传播 自媒体 106讨论
8.4万阅读
女子已在老乡帮助下获救!
郑州海洋馆的鲨鱼跑出来了 视频、图文 新闻工作者 458讨论
83.8万阅读
网传视频实际发生地点在国外,上传时间为去年,视频中翻腾的“座头鲸”是艺术合成
 
如表所示,郑州发布在网络热度中阅读量远远超过水利部门、自媒体以及新闻工作者发布的信息,在舆情管理中作用显著。该事件中谣言传播的渠道多元化,主要以视频传播、图文消息等形式在社交媒体上发散。从事件的传播热度来看,郑州进入特大自然灾害一级战备状态的阅读量较高,在7月20日便有自媒体博主以郑州将防汛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I级曲解为进入特大自然灾难一级战备状态,建国以来首次……等夸张词汇传播不实信息,渲染网络恐慌情绪。其次是视频形式也成为了重要的谣言传播形式,比如郑州海洋馆鲨鱼跑出来,实际上这则新闻的传播与郑州暴雨并无任何联系,网传视频实际发生地点在国外,视频内容也是艺术合成。然而却在微信群甚至社交群体中大量传播,以视频的形式断章取义很容易在浏览网络信息的网民群体中造成恐慌心理,增加网民甄别信息真伪及网络舆情治理难度。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深化发展,对政府治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文本从微博的传播热点入手,就政府微博“郑州发布”为例,结合具体事例就其在网络舆情管理中具体实施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并收集其他同类地方政务微博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就“郑州发布”的可取和有待的地方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虽然我国政务微博早已开始,但在舆情应对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十四五到来,政府在服务型政府转型过程中,如何构建与民众间良性的沟通方式,网络舆情的管理无疑最能提现政府的治理成效。因此,本文以“郑州发布”为例,结合新时期下网络舆情的特点探讨其应对措施,可以丰富相关理论成果。

2.现实意义

由于政务微博在舆情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科学应对网络舆情,是各级政府、社会各界都需要切实去加强研究的课题。所以,对政务微博传播特征和政府现阶段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现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为提高政府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能力提出建设性意见,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必要性。如前所述,“郑州发布”虽然在传播力方面影响显著,但在讨论方面数量少于其他渠道,说明其公信力毋庸置疑,但在引发网民讨论、互动中的短板也较突出。本文以“郑州发布”为例对当前政府微博在网络舆情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对国内其他同等级城市的政务微博开展更好的舆情管理提供借鉴作用。
 
  • 文献综述

(一)研究综述

1.关于网络舆情的研究

舆情是指个人、公众或集团以一定方式呈现出来的关系社会政治的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网络舆情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舆情信息。关于网络舆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谷乐和霍明奎认为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空间,民众、政府单位、媒体以及其他组织面对社会现象、特定话题以及热点事件时,所发表出的观点、意见、行为倾向、情绪、认知、意愿等各种情况的汇总[3]。张磊指出网络舆情界定为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大众受到各类事件刺激产生的对该类事件的态度、倾向、认知、情感等方面所有情况的总和[4]。张飞燕指出网络舆情应该是网民在互联网上,随着舆情事件的不断发展,而对执政当局及其政治倾向所秉持的观点,同时认为网民的社会政治态度是网络舆情的关键点[5]。综上,网络舆情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五点:一是它的传播途径是互联网,而不是所有的传播平台;二是它的主体是网民,而不是一般民众;三是它的客体是现实社会和虚拟网络所涉及的各个层面,而不单是社会政治层面;四是它的产生背景是虚拟社会,而不单是在网上传播的社会舆情;五是它的表现形式是所有网民在面对现实社会中热点难点事件所持有的倾向性态度、情感、认知等所有总和,而不单是一定时期内人们对社会生活的直观表达。

2.关于政务微博的研究

微博始于美国的Microblogging Service Website:Twitter,从2006年发展至今,国外政府对Twitter有着良好的应用,让其在政府各项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Twitter CEO迪克科·克斯特洛曾在2012年1月公开发言称,Twitter将在2012年11月的大选中发挥重要作用[6]。克斯特洛指出Twitter已经改变了美国的政治局面,当奥巴马讲话时,Twitter上每分钟的发文量超过了1.4万条,只有在推特平台才可能让民众实现如此大范围的关注与热议[7];F.Wig and 等人发现使用Twitter的政府机构认为它是一个及时、高效、有价值的工具[8][9]。Twitter鼓励机构和公民之间建立间接联系,与此同时,鼓励民众参与到政务中。A.Tamara等入分析了加拿大政府部门和机构使用Twitter的程度,并分析了政府对于Twitter的使用是否像传统的电子政务运行模式一样,为民众和政府部门进行互动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多媒体平台[10]。Chatfield等人提出Twitter在政府进行灾难预警时公民在共同提供及时和可操作信息方面的作用,并以印度尼西亚政府发布了海啸早期预警Tweet内容为例,对网络内Twitter信息流和社交网络发展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网络公民可以在网络平台提供新闻事件的线索,以提高政府提供公共信息服务的效率[11]

对于政务微博的定义,吕梓剑和赵鑫镖认为政务微博为"新媒体的种类之一,可用于发布政策相关内容和时事新闻,并了解网民的政治见解和群众的态度意愿[12]。赵瑞涛认为政务微博表示政府部门为了处理公共事务而创建的账户[13]

从功能角度来分析,任萍萍认为微博可以实现让政府机构的相关人员通过与网民的沟通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发布,从而实现对于舆情的观测与疏导。它可以使群众的意见传播到政府的"耳朵",群众的诉求被政府所听到,政务问题被高效的处理[14]

3.关于政务微博网络舆情管理的研究

关于政务微博舆情应对,李赟指出在一定时间内针对特定的社会事件,群众所持有的政治观点、想法和情绪等,共同构成了舆情,这是一种对于民意的反映,当民众对社会事件持续关注后[15]。郑子然认为网络舆情中,相关部门不能够采取适当的处理,可能会导致新的情况出现,甚至网络会逐渐演化到线下活动,那么舆情危机就出现了[16]。李慧就此指出公安、司法、团委宣传部等政务组织可以通过运营的微博账户,收集网民的舆情信息来对舆论进行疏导,对于不真实的信息进行辟谣工作,第一时间发布准确信息[17]。陈楠指出通过对公众疑虑进行正面回应,以最快的速度回应网民发布的质疑,尽最大可能实现掌控网络舆情的制高点,扼杀虚假言论扩散的机会,从而实现对于舆论演化走向的引领,这就是所谓的舆情危机应对[18]

而国内对政务微博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大多从政治学、社会学的角度来进行的。丁春晖等人认为微博平台使得政府有了全新的工作模式,群众可以积极的参与到政务活动中去,这是一种民主政治的新形式。政府决策者可以,在发展政务微博的时候,拓宽涉及领域,增加互动沟通的渠道,完善舆情控制机制,增强对政务微博相关人员的能力培养和思想建设,确保民意能够顺畅的进行传播,从而实现对良好社会发展的推进[19]。周成阳提出政务微博相关工作人员如果能够将微博的账户运营维护得当,那么在发生舆情危机来临的时刻,可以有效的去进行疏导和应对,从而完成对于政府形象的良好塑造,实现对于政务微博的功能运用,从这个角度看政务微博实现了将公务人员在幕后进行的工作转移到台前[20]。

上述研究对政务微博实现舆情应对的功能性进行了理论探索,同时,还有很多研究具体分析了政务微博在运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挑战。王仪认为微博碎片化的特征在多种情境下延展了信息的传播时间和空间[21]。朱彬彬指出由干网络资源中往往参杂有虚假、不实信息,加上网络舆论往往具有一定的煽动性,这对于政府相关部门在掌控信息的能力上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如果对于舆情处理不当,则有可能对政务部门形象产生负面影响,有损其原本的公信力[22]。林瑶瑶提出尽管目前政务微博尚处于发展的萌芽阶段,很多方面的理论并不成熟。所以政务微博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新形式、处理政务问题的新手段,政府相关部门要对如何利用政务微博这个工具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思考,这是政务部树立良好公众形象、提升社会公信力的前提[23]。可是研穷没有给出政务相关部门具体可行的建议。刘鹏飞认为从大方向上看,微博作为一种便民媒体,已经占据了一定的社会媒体地位,其对于中国的信息传播格局有着一定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变革[24]。姚鹏指出在政务微博中,面对突发公共事件,以发布官方消息和动态消息的政务微博占据了最主要的位置[25]。刘晓娟提出关注网络公共事件中政务微博舆情应对策略,着眼于舆情应对这一特定视角,围绕“互联网+政务”进行深入思考,积极探讨政务微博的优化策略和舆情应对机制,可以使政务微博在网络公共事件中主动发布有效信息,积极消解网络谣言,及时回应网民关切,真正成为互联网舆论场的重要一极,充分彰显巨大的舆论影响力[26]

(二)研究述评

综上,本文从网络舆情、政务微博及其应对三方面就其内涵做了归纳总结,并从学界就政务微博在舆情管理中的角色和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学界多从实证的角度对地方政府的政务微博进行了探究,具体从舆情发生的不同阶段政府的应对措施和取得的成果或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完善建议。但我国城市发展水平不均衡,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面临的舆情情况因其政治、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就一地的政务微博在舆情管理中的现状提出问题不足以应对其他城市的舆情应对。因此,本文试从对比分析的视角,就国内其他新一线城市的政务微博舆情管理现状与“郑州发布”加以对比分析,提炼出具有广泛意义上国内新一线城市在舆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具体拟解决以下问题:

1. 新一线城市政务微博发展特点;

2. “郑州发布”相较其他新一线城市(西安、杭州、南京三地做对比分析)在微博粉丝数量、微博信息发布数量、发布内容及讨论数量、舆情应对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提炼“郑州发布”在国内新一线城市中政务微博的地位;

3. “郑州发布”政务微博在舆情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郑州近两年来就网络舆情应对的效果作出具体分析;4.政务微博的如何有效运用提高舆情监测的效率。通过政务微博等新兴媒体搭建信息发布、反馈、 交互平台,有助于形成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整体联动的共同引导舆论 的新局面,从而扩大正面舆论的传播合力,减少了各种非主流舆论的影响。探讨既符合政务微博发展要求,又适应网络公共事件舆情应对规律的良性运行模式,构建包括“舆情发现-舆情研判-舆情引导” 的整套机制,有助于充分发挥政务微博权威性、服务 性和联动性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其传播力、服务力和 互动力。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论文提纲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2研究内容
1.3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网络舆情
2.2 政务微博
2.3 政府危机管理理论
第三章 “郑州发布”网络舆情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郑州发布”简介
3.2“郑州发布”网络舆情管理现状(与西安、杭州、南京三地对比分析)
3.2.1 网络舆情管理组织机构
3.2.2 政务微博建设情况(粉丝数、信息发布数量、网民互动情况、社会效果)
3.2.3 网络舆情管理措施(就具体舆情事件回应情况等进行内容收集、分析)
3.3 存在的问题
3.3.1 管理队伍建设薄弱
3.3.2不注重与网民互动
3.3.3 政府服务意识不到位
第四章 优化政务微博网络舆情管理对策
4.1加强对舆情管理专业队伍的培养
4.2提升网络舆情管理机制
4.3提升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定位
结语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对本文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认识,为后文的分析提供理论支撑。

2.对比分析法

为了对“郑州发布”舆情管理现状有更为客观、全面的认知,本文就与郑州政治、经济等发展水平相似的同类新一线城市西安、杭州、南京三所城市的政务微博网络舆情管理现状就微博影响力及舆情应对方面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提炼出“郑州发布”网络舆情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文本分析法

为了深入探究“郑州发布”在网路舆情管理中的应对措施,本文就其近两年来在网络舆情事件中在不同舆情处理阶段的应对措施进行文本提炼,总结其在不同议题中的回应情况及取得的效果亦或是有待提升的方面加以总结分析。

(三)主要创新之处

1.研究内容的创新。本文通过裕其他三所城市在政务微博网络舆情管理现状进行对比分析,从微博影响力、舆情应对措施、取得的效果等方面对新一线城市的政务微博管理提出具有广泛意义的完善对策。

2.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就政务微博在发布信息、回应舆情以及网民互动方面对其进行具体分析,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完善对策。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靖鸣,张孟军.政务微博传播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4(06):60-68.
  2. 程文文.部委政务微博的网络结构特征及优化策略研究[J].新媒体研究,2021,7(20):32-36.
  3. 谷乐,霍明奎.政务微博平台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与提升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19):168-171.
  4. 张磊.政务新媒体如何提升新闻舆论引导力[J].记者摇篮,2021(09):94-95.
  5. 张飞燕.全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21(06):58-63.
  6. Chatfield A T, Scholl H J, Brajawidagda U.Tsunami early warnings via Twitter in government: Net-savvy citizens' co-production of time-critical public information services[J].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2013,30(4):377-386.
  7. Hong S, Kim S H.Political polarization on twitter: Implications for the use of social media in digital governments[J].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2016:S0740624X16300375.
  8. Wigand F D L. Twitter takes wing in government: diffusion, roles, and management.[CJ/ International Digital Government Research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Online: Challenges & Opportunities. Digital Government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 2010.
  9. Small,and A. Tamara.e-Government in the Age of Social Media:An Analysis of the Canadian Government's Use of Twitter[J]. Policy & Internet, 2012, 4(3-4):91-111.
  10. Chatfield A T, Scholl H J, Brajawidagda U. Tsunami early warnings via Twitter in government: Net-savy citizens' co-production of time-critical public information services[J.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2013, 30(4):377-386.
  11. 吕梓剑,赵鑫镖.政民关系的重构:政务微博形象塑造中的情感运用——以“@中国长安网”为例[J].视听,2021(09):184-186.
  12. 王亚荣,熊贤培.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化及其管控[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04):35-42.
  13. 赵瑞涛.政务微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大庆社会科学,2021(04):68-70.
  14. 任萍萍.“云数智”融合视域下孪生图书馆应用情境模型与生态体系构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1,44(12):41-47+9.
  15. 李赟.政务新媒体影响力提升策略探讨——以“韶关发布”视频号、微博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1,7(15):71-73.
  16. 郑子然.政务微博对政府形象塑造的研究——以“上海发布”与“合肥发布”为例[J].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1(12):9-11.
  17. 李慧.政务新媒体传播面临的难题及破解探索[J].新闻文化建设,2021(13):23-24.
  18. 陈楠.政务新媒体:开展社会舆情治理的重要载体[J].传媒,2021(12):53-55.
  19. 丁春晖,傅饶.新媒体的网络舆情管理策略分析[J].电子技术,2021,50(10):90-91.
  20. 周成阳.公共突发事件下政务微博的传播和治理研究[J].新闻知识,2021(06):69-73.
  21. 王仪.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媒体的舆论引导机制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1):249-251.
  22. 朱彬彬.政务微博与政府形象塑造[J].办公自动化,2021,26(09):25-27.政务微博的守正与创新[J].传媒,2021(08):6-7.
  23. 林瑶瑶.政务微博引导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07):205-207.
  24. 刘鹏飞,王佳畅,林子蕊.政务新媒体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J].青年记者,2021(05):70-72.
  25. 姚鹏,柳圆圆.政务微博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传播——以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实践为例[J].青年记者,2021(22):77-79.
  26. 刘晓娟, 王晨琳. 基于政务微博的信息公开与舆情演化研究——以新冠肺炎病例信息为例[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1.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